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卫生院443302
【摘要】目的:讨论针对老年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对尿液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老年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80例。所有感染患者均自愿接受相关实验的调查,对所有尿路感染患者实施尿液检查,主要选择凝集法进行检查,设为A1组(实验组);同时选择同种疾病患者80例,设为A2组(对照组),选择显色法进行检查。结果:在患者尿液样本检测率中,A1组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所检出的所有阳性样本中,主要细菌为白色念珠菌。还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一些其他念珠菌。结论:针对老年念珠菌尿路感染的患者,在实施尿液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凝集法可以获得更高的阳性检出率,而且操作步骤简单,还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二重感染的情况,同时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32-01
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它常寄生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和肠粘膜等处,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容易引起念珠菌病。念珠菌可引起皮肤粘膜浅层或全身系统性感染,感染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疾患。至今为止,已知的念珠菌属有150多种,其中有大概15种对人类具有致病性,如光滑念球菌(CG)、热带念珠菌(CT)、白色念珠菌(CA)及克柔丝念珠菌(CK)等等,在上述提及的念珠菌属中,白色念珠菌(CA)最容易引发感染[1]。白色念珠菌是人类最主要的致病性念珠菌,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大约25%~50%健康人的口腔、阴道、消化道可带有白色念珠菌,但平日并不发病,只有在菌群失调、免疫力降低等情况下,方可转化为致病性念珠菌而致口腔、阴道、尿道、呼吸道及肠道等部位感染,引发相关念珠菌性炎症。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导致免疫力下降的疾病不断出现,以及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念珠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就目前而言,在临床医学上对念珠菌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手工法、凝集法、显色法等等。本文采用了凝集法和显色法分别对我中心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的尿液进行了念珠菌的相关检验,并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检出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具体的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老年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0岁-8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岁。在所有患者中,患有肺结核的患者12例,患有糖尿病患者23例,患有慢性肺病的患者19例,患有肝硬化的患者5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1例。本文主要针对A1组与A2组患者进行具体研究,对比A1组与A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标准菌株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丝念珠菌以及热带念珠菌。选择固体培养基,将菌株于其斜面进行接种,在32度的条件下,进行孵育。时间最短为24小时,最长为48小时。针对A1组患者主要选择凝集法实施尿液检验,如果通过肉眼难以观察到紫色凝集颗粒,则表现为阴性,在标本中不包括念珠菌。如果通过肉眼能够观察到紫色凝集颗粒,则表现为阳性,在标本中包含念珠菌。针对A2患者主要选择显色法进行检测,对尿液标本进行接种,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上,根据具体的标准完成培养。如果在尿液样本中表现为阳性,为纯化分离性菌落,此时可以选择将菌落向培养基进行移植,完成3次的传代[2]。
1.3统计学方法
主要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完成本次实验数据分析与统计,通过卡方检验以及t检验表示组间比较的情况,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1组患者的尿液样本中,一共包括66例患者的检测结果表现为阳性,检出率为82.50%;在A2组患者中,共包括31例患者检测结果表现为阳性,检出率为38.75%。A1组与A2组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A1组所检测出的阳性样本中,白色念珠菌样本36例,占百分比为54.54%;热带念珠菌样本13例,占百分比为19.69%;克柔念珠菌样本共7例,占百分比为10.60%;光滑念珠菌样本共6例,占百分比为9.09%;其他念珠菌共4例,所占百分比为6.06%。
A2组所检测出的阳性样本中,白色念珠菌样本19例,占百分比为61.29%;热带念珠菌样本4例,占百分比为12.90%;克柔念珠菌样本共3例,占百分比为9.68%;光滑念珠菌样本共3例,占百分比为9.68%;其他念珠菌共2例,所占百分比为6.45%.
3讨论
老年人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及长期卧床,又因疾病滥用止痛药、非类固醇消炎药等,因而易患尿路感染。老年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低,使其对感染及其他应激因素的反应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肾脏及膀胱粘膜因动脉硬化处于相对缺血状态,骨盆肌肉松弛、习惯性便秘等可进一步加剧局部粘膜的血液循环不良,老年前列腺液分泌减少,使局部抵抗力减退,最后会大大增加患者感染念珠菌的几率。对于念珠菌,较多的真菌为白色念珠菌,这也是导致患者临床出现感染的一种主要的致病菌。同时在诸多老年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后,必须在医院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在上述情况基础上,患者也较易出现念珠菌感染的情况[3]。这几年,很多广谱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得很多患者出现了菌群失调的情况,从而让患者体内细菌与真菌出现了紊乱的情况,进而出现了念珠菌尿道感染的情况。这次研究分别采用凝集法以及显色法对患者实施尿液检测。经过比较发现,通过凝集法对念珠菌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而且临床操作也非常简单,从而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表现了非常高的检测敏感度,成功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戚润鹏,姚红霞.100例老年念珠菌尿液临床对比检验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09:73.
[2]左萍,李巍,杨萍.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125-126.
[3]刘军.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