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栋良1唐强1王艳1黄磊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1005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10054
【摘要】
目的:评价头穴丛刺结合枕后小肌群训练对头部控制不良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3个月到3岁大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结合组,每组30例,采用peabody运动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头部控制不良患儿peabody运动评定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peabody运动评定评分明显高于头穴丛刺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枕后小肌群训练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促进头部控制不良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
【关键词】头穴丛刺;枕后小肌群训练;脑瘫;粗大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9201
脑瘫(children'scerebralpalsy,CP)[1],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等。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是人体所有运动发育的基础,粗大运动落后必然导致婴幼儿整体运动发育的迟缓。本文拟通过头穴丛刺结合枕后小肌群训练对头部控制不良脑瘫患儿进行治疗,探讨其对头部控制不良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60例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脑瘫患儿抬头不佳者,分为头穴丛刺组(简称针灸组)、头穴丛刺结合枕后小肌群训练组(简称结合组),每组30例。结合组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个月。针灸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17个月。两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头穴丛刺结合枕后小肌群训练(结合组)。对照组:头穴丛刺治疗(针灸组)。每组每周治疗6天,共12周。治疗期间每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
121头穴丛刺:采用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用025mm×20mm毫针长留针间断行针。
122康复训练方法:(1)点按枕后小肌群:以患者不感觉到明显疼痛为度,频率10次/min。(2)旋转、后伸头部训练[3]:让患儿趴在楔形垫或Bobath球上,促通患儿抬头,治疗时可以用手托住患儿下颌使其抬头和转头,诱发控头动作,10min/次。
13评价方法:(1)采用peabody粗大运动评定量表进行评定;(2)小儿脑瘫的分度及疗效评估自测表评定。
14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各组数据均采用均数x±s标准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Peabody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Q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GMQ评分前后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GMQ评分组间比较(P<005),且结合组优于针灸组,具体见表1。
22小儿脑瘫的分度及疗效评估自测表评定积分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5),结合组优于针灸组,具体见表2。
3讨论
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通常不被家长重视,对头穴丛刺和枕后肌群的训练持担忧不认可的态度。事实上婴儿早期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塑性强,代谢能力强,接受治疗后效果好[4]。头穴丛刺即于氏头部腧穴七区划分法,针刺每一个穴位后从而达到促通粗大运动发育的作用。而枕后肌群的点按训练和Bobath技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康复治疗方法。枕后小肌群训练既局部训练脑瘫患儿控头,又影响患儿粗大运动的发育。吴绪波等报道互动式头针作用机理可能是头针与运动能够改善脑内病损区的物质基础,并且两者效应叠加,刺进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因而头穴丛刺与枕后小肌群训练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进而促通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
参考文献
[1]韩群英.小儿脑瘫防治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
[2]王子才,姜志梅.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祖国残疾人康复学会、第九届小儿脑性瘫痪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1(24):17-42.
[3]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4]卢庆春.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69
作者简介:项栋良(1985)男,康复治疗师,研究方向: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