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美英
湖南洪江市黔城镇中心卫生院湖南洪江418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COPD患者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指导。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发病次数、住院天数、FEV1/FVC%变化情况。结果:本组咳嗽、咳痰症状好转52例,占76.47%;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改善47例,占69.12%。患者发病次数、住院天数、FEV1/FVC%等干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社区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1],因病程长,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后还需坚持长期社区护理,该疾病已纳入社区慢性病考核评估目标,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对68例COPD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变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COPD稳定期患者,男39例,女29例;年龄48~89(67.2±8.8)岁;病史6~50(19.6±8.5)年;住院3~12次。均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肺心病12例。
1.2方法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健康教育:向患者宣教COPD的相关知识,包括COPD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的先兆,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识程度。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让患者认识到吸烟对自身疾病的危害以及戒烟的好处,主动提出戒烟的措施;避免受凉预防感冒、避免其他烟雾、粉类刺激;详细介绍遵医用药的意义,定期协助患者整理家庭自备药柜,注明有效期,使各类药品容器标志清楚;劝告其不擅自使用民间药材,在正规医疗机构认可下才能保证用药安全[3]。
1.2.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呼吸困难,生活质量降低,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定期家访,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告知患者本病虽然病程长,但坚持治疗,消除诱因,定期进行康复锻炼,能够有效地预防发作,指导患者家庭预防及康复中应注意的问题,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及时与家属沟通,使家庭成员充分理解和支持患者,动员患者家属朋友在生活上多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使患者得到温暖,从而有效地配合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治疗。
1.2.3营养治疗及生活指导:COPD患者营养不良十分常见,这可使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力下降,故应注意增加患者营养摄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产气食品,如豆类、薯类,以免腹部胀气;食物要易嚼、易咽,并应少量多餐;如无禁忌每日饮水至少1.5L。在餐后2h内应当避免平卧,这样有利于消化。在必要的时侯静脉补充营养[1]。
1.2.4排痰护理教会患者正确排痰的方法,即深呼吸5~6次,屏气片刻,然后咳嗽,将深部痰咳出,在咳嗽时按压胸壁以减轻咳嗽对肺泡造成的压力,防止自发性气胸。患者做深呼吸时协助其翻身扣背,扣背的正确方法是由下而上,有两侧向中央,边扣边鼓励患者深吸气后有意识地咳嗽,以利排痰,使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以稀释痰液。对于咳嗽无力或痰液较多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吸痰处理,吸痰时注意导管的直径,动作要轻,尽可能一次将痰液吸干净[4]。
1.2.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应用抗菌、止咳、祛痰、平喘等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患者出现滥用抗生素而出现抗生素心理依赖现象,避免菌群失调及产生耐药性,加大治疗难度[5]。COPD常继发肺部感染,建议所有患者进行肺炎疫苗接种,降低病死率[6]。
1.2.5氧疗护理家庭氧疗能稳定和阻断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该病的主要表现是缺氧,紫绀,目前纠正其缺氧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鼻导管地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氧浓度24%~28%)每日12~15小时,维持PaO2在60mmHg以上,氧维持氧分压在这个范围既能改善组织缺氧也可防止因缺氧状态解引起呼吸抑制,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1]。在吸氧过程中,要注意呼吸道通畅的保持,痰液及时排除,要对吸入的氧气进行温化和湿化处理。正常情况下湿化瓶内的水量应当为1/2满,而且水温应保持在30℃~35℃左右,并在病情好转停止吸氧前有一个减温过程,这样才能使痰夜稀释而易于咳出。氧疗是否有效,可以看其指标: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4]。
1.2.6呼吸肌功能锻炼训练方法:采用立位、坐位或半卧位。嘱患者用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哨形)缓慢呼气,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为1∶2~3,每次10~15min,每天训练2次,以后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最终形成一种自觉的呼吸方式。因肺气肿患者肺泡弹性回缩力减低,小气道阻力增高,呼气时小气道提早闭合致使气体滞留在肺内。缩唇呼气作用是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以利肺泡气排出,改善肺泡通气量。COPD患者运动锻炼方式有步行,慢跑,蹬梯,太极拳,呼吸操,气功等,运动强度以心率控制在100次每分以内为宜。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的氧利用率和血流量,还可以提高呼吸肌的耐力和运动功能,进而改善疾病的症状,但是在运动中要注意做到运动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及因人而异的个体化原则[7]。
1.3观察指标: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发病次数、住院天数、FEV1/FVC%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本组咳嗽、咳痰症状好转52例,占76.47%;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改善47例,占69.12%。
2.2干预前后患者发病次数、住院天数和FEV1/FVC比较,见表1。
表1干预前后患者发病次数、住院天数和FEV1/FVC比较(x±s)
急性发作次数(n)住院天数(d)FEV1/FVC(%)
护理干预前7.8±2.56.2±3.468.55±8.45
护理干预后3.4±1.6*3.2±1.6*73.82±7.56*
注:与护理干预前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已明确为“六位一体”的核心内容,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慢性病管理是考核评估内容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制约,COPD患者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当病情稳定出院后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和干预。社区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推广,COPD患者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本组稳定期COPD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营养治疗及生活指导、排痰护理药物治疗护理、氧疗护理、呼吸肌功能锻炼等。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发病次数、住院天数明显减少,FEV1/FVC%得到一定的提高,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遵医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效地延缓病情发展,降低COPD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7~32。
[2]李志新,张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6-97,118-136
[3]黄小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120例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17-18
[4]吴晓艳.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613
[5]陈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分析[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9(12):2176
[6]陶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9):67
[7]邓仁丽,朱明兰,崔伟,等.城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康复依从性的差异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