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施工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张传喆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16

摘要: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建设需求不断扩大。在修建道路的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存在导致道路频发沉降变形情况,削弱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影响工程的造价。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的时候,要针对地基软土的性质,对其影响地基稳定和变形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液化能力,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本文将对软土的成因及危害性等进行分析,并在软土地基施工的时间中提出处理地基的具体方法,对于其他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可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道路;软土地基;地基加固

软土广泛分布在沿海地区,而某些地质特殊的地区,也存在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渗透性弱、抗压能力低的软土。公路和铁路等道路事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布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亟需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方可保证地基施工的安全性。

1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分析

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不了道路的承压需求,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软土地基,道路的路堤很有可能在过大沉降的重压下,导致开裂和剪切破坏。根据软土形成的原因分析,软土对地基的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对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需要从软土工程特性的角度进行探讨:(1)高含水量,削弱地基的承载力,软土中含有粘土粒组、粉土粒组和少量有机质等成分,这些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粒子,与周边的水和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土层表面的水膜,使得地基土的含水量较高;(2)软土地基的透水性差,气渗透系数比较低,导致在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固结速度受控,一旦土体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超标,土体会产生气泡,将堵塞土体水分的渗流通道,因此在软土地基上落成的建筑物,其基础要沉降要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够逐渐稳定下来,而同样荷载的稳固地基,沉降问题则不会出现;(3)软土地基的软土层固结后的压缩系数低,某些土层处于欠固结状态,在荷重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4)软土地基在荷载剪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削弱了抗剪的强度,呈现流变性变态,在主固结沉降之后,很有可能出现次固结沉降。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对道路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是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对道路路面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舒适程度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地基的沉降使得路堤位移,引起路面的整体性破坏。

2施工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2.1软土地基的勘察

通过工程勘察,了解软土地基的地质条件,为后期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软土地基勘察的方法很多,通常有地面调查测绘、钻探和原位测试等,旨在获得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等:(1)地面调查测绘,对软土地基的成因、分布范围和性质能进行判断,分析软土层内的厚度、颗粒组成、排水性能,以及地基上落成建筑物对地基的影响程度等。(2)勘探测试,钻探的目的是对软土的厚度、状态、颜色和层位等进行探明,确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钻探的时候,要以施工设计技术要求为基准,控制好钻孔的质量和数量,譬如钻孔的深度要满足应力和变形的需求,通过丈量获取钻探的各项深度数据。岩土工程的勘察,为了保持软粘土和地层性质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干钻法,以防止软土地基结构原始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而在软土取样时,要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3)室内测试,在室内试验软土地基样品之前,要编制好试验方案,其中包括对试验应力、路径条件、试验条件等进行规定,结合施工的工期和实际条件,对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密度、组成、有机物含量等进行试验。同时采集地下水,化学分析水质,评价地下水对地基的腐蚀性。

2.2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

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1)垫层法,将浅层的不良土质挖除,分层碾压和夯实土层,将砂土、碎石、粉煤灰、干渣、灰土等作为回填材料,分级填充,以提高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然后用机械碾压平实,再用重锤夯实。垫层法常用于软土开挖土方量比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适用于杂填土、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等浅层非饱和软弱地层。(2)排水固结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软土地基附加荷载的作用力,将土层孔隙中的水分排出,缩小孔隙的大小,加速软土的固结变形。在排水固结过程中,土体中的超净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提高土层的有效应力,相对应增强地基抗剪能力。排水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法、砂井法、真空预压法、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降低地下水位法、电渗排水法,由排水和加压两个部分组成,利用天然土层本身的透水性,设置排水体进行排水,而加压是采用电渗排水井点的方法加固软弱粘土。(3)置换法,其原理是将软土挤压出来,用砂石代替,达到地基强度提高的目的,首先是碎石桩法,利用单向振动冲头,往地基软土部位喷射高压水流,使得软土往周边挤压流出,在中间部位成孔,然后往孔隙内部填充碎石,形成碎石桩的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其次是石灰桩法,用机械开挖软土地基,使其成孔,然后填入生石灰作为吸水、膨胀、放热的固化剂,施压形成桩体,改善桩体周围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加固地基。再次是强夯置换法,主要针对厚度在6米以内的软土地层,在夯实的过程中填充碎石,使其形成深度和直径适中的碎石柱体,一般在软粘土的地基较为常用。最后是GFC桩,即在碎石桩的基础上,渗杂石屑、粉煤灰、水泥等,加水搅拌,使其形成粘结强度的桩,达到更好的地基强度效果。(4)加筋法,在软土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土层锚杆、土钉等,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其中土工合成材料的处理方法较为常见,在岩土工程中,采用新型的具有渗透性的聚合物材料,放置于土体的内部、表面,提高土体的强度,扩散土中应力,增强土体抗拉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砂土、粘性土等。

2.3软土地基处理后的改善措施

首先是为避免道路在使用期间的沉降量增大,要在道路上方施加超载量,加速原土地基的沉降量,缩短固结度的时间,但在加载的过程中,应该匀速进行,并观测预埋沉降杆和边桩对土体形成的沉降影响,避免土体的破坏。其次是根据地质的情况和已经完成的沉降量,利用预提标高抵消后期的沉降影响,但要注意各个接口标高的驳接情况,避免路面的积水。再次是临时路面的设置,但要做好路面排水措施,避免积水对路面结构的破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最后是施工环境的控制,针对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噪音污染,对施工方法进行选择,并综合考虑沉降量减少和剪切变形控制的措施,以便做好构造物影响的保护措施,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和某些地质特殊的地区,具有水量高、压缩性高、渗透性弱、抗压能力低等特点,影响道路地基的正常施工质量,甚至会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随着公路和铁路等道路事业的发展,软土地基的问题愈发突出,亟需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笔者认为,软土地基施工要从地基勘察、地基处理和后期改善三个方面入手,控制地基的施工质量,方可保证地基施工的安全性,促进道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新勤.浅谈软土地基的特点与加固方法[J].科技咨询,2011年01期:47.

[2]章俊生,程怀江.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J].科技与生活,2011年02期:145.

[3]蔡文海,高燕希,王明兵.进港道路软土地基分级加载变形规律的数值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5期:46-50.

[4]许建武.岳阳城陵矶进港道路软土地基沉降特性和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