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春国山东省栖霞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2653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学,才能使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
一、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透视当前课堂教学,少部分教师对学习起点了解与估计的忽视,成了课堂教学低效、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的致命因子。
1.忠实教材,忽视学生现实起点。部分老师过于忠实教材,尤其是新授的内容,总是认为学生必然不会,于是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材的编排顺序走。其实,在现今的信息社会,学生的学习资源具有多样性,家庭的教育,课外阅读材料的增加,各种媒体普及等等,给学生带来了生动丰富的学习生活,这就意味着他们知识的现实起点已经远远地超出了逻辑起点。例如,《年月日》这部分知识,由于生活经验的丰富,这节课大部分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如,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还有的月有28天,一年有365天,只是不清楚大月和小月的概念而已。有的老师却还要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观察年历卡,找出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在学生已经有一定认知基础或认知水平的情况下,教师给出的问题太细致、太简单。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了思维挑战性,也就没有了成功的满足感。
2.无视差异,忽视学生个体起点。有些教师将学生看作相同的“标准件”,置学生于同起点。事实上,不同年代,不同区域,不同班级,乃至相同班级的不同学生,其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完全可能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起点,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个体特殊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都有深刻感受:大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尤其是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而后三分之一学生,其接受新知较慢,其现实起点往往又低于逻辑起点。所以,置学生于同一起点,忽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独特的“个体”的做法,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容易导致教学的失败。
二、以学定教,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逻辑起点。在教学开始前的预设阶段,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学生的逻辑起点。那么如何知道学生的逻辑起点呢?我们要钻研整套教材,理清学生知识结构,掌握学生的逻辑学习起点。教师每教一个知识点,都要搞清楚学生在此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以后还有哪些知识与此相关。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组织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探究规律,拓展提高。
2.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却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3.处理好大众起点和个人起点。对于一节具体课来说,许多老师会去了解:教学目标中的内容哪些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的?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大部分人是不会的?所教授的知识中哪些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哪些是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达成目标的?哪些需要老师引导与点拨?了解大众起点与相关的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内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内容应重点进行引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就能在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基础上,从大众起点出发,让每位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参与,在“跳一跳,摘桃子”中探究知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尽可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全体参与并全程参与。
当然,如果个别学生或少数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时,教师应在把握大众起点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处理。如有能引起大家疑问,有争论的看法时,教师应在把握大众起点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处理,有高质量的建设性的问题和看法时应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把课堂引向深入,推至高潮。但在尊重并顺着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不要一味跟着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说到哪里,老师就跟到哪里,教师必须把握好每节课的目标和要求,做到尊重学生与主导课堂相结合。
只有正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加以利用,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才能把孩子们引领到我们真正想让他们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