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九脑科医院510510
【摘要】目的:探讨嗅气训练对气切术后脑卒中患者拔管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气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嗅气训练配合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治疗时间以拔除气切套管为止。以成功拔管例数为疗效判定依据,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训练模式下8周后的拔管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拔管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嗅气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拔管情况。
【关键词】嗅气训练;气切术后;脑卒中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多用于解除喉部气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增加通气量,也是对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呼吸衰竭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1]。国外调查表明重症监护室中至少10.0%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行气管切开术[2]。气管切开后,患者嗅觉丧失、呼吸/吞咽循环的断裂等[3]。因此,我们尝试在吞咽训练的同时进行嗅气训练恢复嗅觉及纠正异常的呼吸模式,以期提高训练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10月一2018年10月,选择广州市广东三九脑科医院6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依据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4],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②病情基本稳定、意识清楚、无明显视听障碍者;③病程l一3个月;④气切患者;⑤首次发病者。
排除标准:①观察中出现自行退出或严重不良事件如脑血管病、急性心梗再发者;②患者死亡;③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误入者。
符合标准的病例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5—72岁,平均(50.87±13.20)岁;脑出血者37例,脑梗死者23例。
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入组时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积分、Barthel指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采用嗅气训练配合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吞咽训练。
1.2治疗方法
1.2.1嗅气训练
采用可引起较显著的嗅觉中枢神经元活动的薰衣草溶液[6],溶液浓度为1.00%,约10ml,装于容积15cm3,置于鼻孔下方1cm处,期间捏放鼻子或口语提示患者嗅气,约10min。
1.2.2吞咽训练
吞咽训练主要有感觉促进综合训练,如在腭舌弓给予温度触觉刺激等;吞咽器官运动训练,如唇舌运动训练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等[3]。治疗时间约30min。
1.3评价方法
记录8周后两组成功拔管的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后,治疗组拔管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自身治疗前后结果比较(x±s)
3讨论
气管切开术后常见的吞咽相关生理学改变如下[3]:呼吸道阻力的改变或消失、吞咽时的喉抬升减弱、嗅觉丧失、呼吸/吞咽循环的断裂等。其中嗅觉丧失,主要是因为气切患者因人工气道的建立,长期依赖颈部气切口进行气体交换,经鼻呼吸方式基本丧失,即嗅觉刺激通道基本关闭等。嗅觉是生物最基本的感觉之一,对人类都有重要的作用。人类利用嗅觉来辨别气味、增进食欲等[7]。据估计,43%-83%的气管切开患者有吞咽障碍症状,通常表现为误吸[3]。嗅觉刺激具有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渗漏的发生率,减少咽部残留,使喉关闭时间提前、提高舌骨位移幅度等[3]。因此,利用嗅气训练增强气切患者的嗅觉功能,同时也增强患者的吞咽功能。
另外,呼吸/吞咽循环被打断,主要是因患者呼吸模式改变,主要由气切套管这一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正常的经鼻呼吸方式基本丧失。正常人的吞咽运动可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在吞咽过程中咽期时,软腭上抬、关闭鼻腔、声门关闭,气道关闭防止误吸、喉穿透。气切患者在此过程不能完成短暂的闭气[8]。因此,通过嗅气训练,纠正患者错误的呼吸模式,恢复气切患者的鼻呼吸模式,有助于气切患者呼吸功能的增强。
气切患者中有2.0%~5.0%将出现拔管困难[2]。气切套管拔除的最初指征包括[9]:①可吞吐唾液;②可剧烈咳嗽;③呼吸音清晰等,可看出吞咽功能、呼吸功能等对气切患者的拔管影响密切。因此,通过嗅气训练可以加快气切患者气切套管的拔除。
参考文献:
[1]冯芳,蒋芙蓉.综合康复护理对2例气管切开拔管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1,16(6):96-98.
[2]CARRONJD,DERKAYCS,STROPEGL,etal.Pediatrictracheotomies:Changingindicationsandoutcomes[J].Laryngoscope,2000,110(7):1099-1104.
[3]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脑卒中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5]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6]PattonHD.Taste,olfactionandvisceralsensation[J].MedicalPhysiologyandBiophysicsPhiladelphia:Saunders,1960:374-377.
[7]王亚玲等,嗅觉刺激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3):388.
[8]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34,51.
[9]PryorJAPrasadSA,et,al.成人和儿童呼吸与心脏问题的物理治疗(喻鹏铭,车国卫,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