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学;文化传承
前言:民间美术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新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升,也是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巧妙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发现传统文化的美,从小培养审美能力和传承意识。本文即针对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策略展开讨论,以期为日后教学实践做出启示。
一、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我国有着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然而真正提出并且将民间美术资源摆在小学课堂却成为一个新鲜的需要尝试的过程。小学美术课程是学生美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承担着学生成长的重要任务,在此时期引入民间美术作品具有积极意义,笔者对此进行整理,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品质。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与特质,将其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既是对课堂的进一步丰富,也是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引导学生欣赏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民间美术资源中蕴藏的丰富传统文化,是时代要求传承与发展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命脉,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着美育工作,此时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够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学习欣赏传统文化,补充文化知识,是对整个美术课程体系的完善及发展。
其二,能够实现民间美术作品的传承。民间美术作品内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添加民间美术资源,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在欣赏美术作品,更是在接收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接触到民间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更进一步的熟悉当地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豪感等,是当前推动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民间美术欣赏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专门开设针对民间美术的鉴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使学生能够在深入其中的学习与讨论中欣赏到民间美术作品的魅力,学习如何去欣赏这些作品。在民间美术作品赏析课中,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等的辅助效果,增强欣赏课的效果。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资料的选取与内容的制定,在鉴赏的作品选择上,尽可能选择众所周知喜闻乐见的作品,使学生能够有所了解;在对作品的解析中,不仅要针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解、技巧的训练等,也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作者背景等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将学生带入到时代氛围中进行作品的欣赏。在内容的选择上,不仅有美术作品,还要包括手工、工艺等作品,实现类型的丰富。在这个欣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与讲解,也要鼓励学生针对作品说出自己的观点。尽管小学阶段受到阅历等的影响,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有限,但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点等,是培养学生审美的基础[1]。
(二)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在不同地区,都会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资源,能将这部分内容引入到课堂中,能够使课堂增色,且这部分资源也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部分。在利用当地资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当地资源进行深入的调研与了解,这部分工作应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统一进行,并且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之后是要将资源带入课堂,这一带入课堂又有了更为现实的意义,在一些地区,当地的优秀文化资源会有专门的展览和保护单位,此时教师可以尝试带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等进行参观,也可以将一些便于携带的资源从展览馆借到课堂中进行展示,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尝试邀请当地的民间艺术艺人、工作者等亲自走进课堂,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讲一讲民间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等[2]。
(三)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尝试民间艺术创作
事实上,民间艺术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更多的是手艺的流传,在课堂中,很多艺术是可以进行简单的尝试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创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知劳动人民在创造这些艺术品时付出的心酸与收获的欢乐。在我国诸如剪纸、泥人、手撕画等形式,都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作,引导学生创作的过程并不是要求学生做出什么,而是要学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并且逐渐形成传承意识[3]。
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将民间艺术带入其中,是当代美术课程应尽的义务,也是美术学科逐渐打破课堂界限、打破教材禁锢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于此的讨论,仍然浅薄,实现民间美术作品与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仍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寻找到推进教学发展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梅玉洁、徐媛.山东省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1):65—66.
[2]李鑫.略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J].艺术百家,2007,18(3):38—39.
[3]陈光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探讨[J].工学博览·理论研究,2009,16(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