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叙文如何“描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浅谈记叙文如何“描写”

张美霞

张美霞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266618

一、描写的作用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之一:“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描写作为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在各类文体中广泛应用。特别是记叙文,更是离不开描写。恰当而灵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文采飞扬。

二、让人物描写具体而鲜活

人物描写可从外貌、语言、行动或心理活动等方面作具体描写,以突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1.外貌描写,勾勒人物神情。外貌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最常见的方法。出色的外貌描写能直观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

这说明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内心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锁。

2.心理描写,绘出内心波澜。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诸多手段中,心理描写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人的内心丰富、细腻、复杂、多变,采用多种手法,形象再现人物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往往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对话描写,传达人物心声。“言为心声”,在对人物的各种描写中,人物语言最具个性。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往往成为人物的代名词。作文中,如果能精心设计一组或几组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人物对话,力求让个性化的语言深深地震撼读者,再辅以人物神态、动作描写,将会产生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4.动作描写,饱蘸人物深情。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能把个人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从人的动作中可以窥见人物的思想性格。动作描写可以写定格瞬间的动作,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时,可以通过定格一瞬间动作的形式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将动作定格、分解,给人以强烈震撼。也可以精写连续动作。连续动作描写除了突出人物动作的连续性外,也能产生让人心醉的艺术效果。

三、让景物描写散发生机与魅力

写人叙事离不开景物描写。一般来说,景物描写既可以提供人物活动的场所,还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景物的特点往往与人物的心情融合在一起,人物心情舒畅,则天高云淡,山清水秀;人物心情郁闷,则风也疾,雨也急。

1.直接描写,寓情于景。《秋让我陶醉》:当一团火焰在树梢慢慢燃烧的时候,秋天如期而至了。爱美的群山都选择金黄色的树叶做自己的衣衫,偶尔有几座山,还穿着略带绿条纹的花衣。山野间到处铺满了用落叶织成的金色地毯,踏上却软绵绵的。弯弯的小路旁,小草一簇簇,一丛丛的,作别生机勃勃的春天,沉沉地睡去了。太阳在秋天里没有夏天刺眼,阳光也由强变弱,照在身上让人感觉不到夏天的火热,而是慈母般的温馨。山上的杉树、松柏迎着飒飒的秋风作响,更显苍翠,枫树则像一位害羞的少女,在秋风的亲吻下,脸不由得一下子变红了,红得像一团火焰,像一片红霞。看过这段文字,每个人心里都会有共鸣,是啊,秋天真美啊,太让人陶醉了。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描写,写出了景物特有的魅力,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形象,文采斐然。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风雨中,请侧耳倾听》: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那个南宋女词人在满腹心事地轻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润窗棂湿绫绡。这时,扣在回家的青石板路上的木屐声便急促起来。一阵清脆的车铃声划破田野无边的寂静,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大群半大小子欢快的笑声。他们的头发微微扬起,他们的衣服被雨水氤氲成一幅古旧的水墨画。

于是家家紧闭的门便“吱呀”地随之洞开,然后就是炒菜声和一阵阵的吴侬软语,演绎着千百年不变的安详和美丽。情离不开景,景离不开情,写江南风光,自然要写江南的雨、江南的水,还有江南那雨中安详美丽的生活情景。寥寥几笔,江南特有的风情便展现出来了,作者对家乡的真情挚爱也潜藏其中。

3.前后照应,美不胜收。《蔓延在栀子花开的季节》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白色的花瓣,嵌在湛蓝的天幕里,此刻,我收获了我一生的幸福。这片山坡,初夏的时候,是最美的。满山的栀子花像在一夜间触及了天使的翅膀,全部散发出香香的味道,那香味久久的围绕着古老的房子,围绕着那淙淙流淌的小河。(结尾)栀子花开,栀子花谢,清风拂过,落英缤纷,幸福着别人的幸福,快乐着别人的快乐……文段开头写栀子花开目的是为故事的展开烘托背景,并制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氛围。结尾再次简单描写,呼应开头,使全文笼罩在温馨的氛围中。

4.以景衬情,渲染气氛。景物描写可以映衬人物心理,在写作中可以用景物的色彩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感受。《今夜星光灿烂》一文中的景物描写:此刻,世界寂静,悄无声息。此刻,大地漆黑,一片冰凉。猛抬头,远处的景物竟被镀上了一层银色让人来不及惊叹。多么皎洁的月光啊!流翠泄玉般地倾泻在大地上,泼洒在周围同学的身上,然后缓缓地流进那已经干涸、麻木的心田。这里写月光的清冷,正是为了映衬自己此时的心境。这一段,一方面写景,一方面写人,景既是自然的景,又是心中的景,你看那月光,你看那夜空,无不透发着清凉,这是因为人物此时的心境是“凄凉”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