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单独运用传统针刺、悬吊法及二者配合对颈型颈椎病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分别观察传统针刺治疗、悬吊及传统针刺结合悬吊法治疗。观察数字评分法(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5.633,P<0.001);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显著降低颈型脊椎病患者的颈痛评分,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24.891,P<0.001);三组患者NRS、VAS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组间比较显示单纯针刺与悬吊配合针刺的各项减分显著大于单纯针刺(P<0.05),而针刺组与针刺结合悬吊之间,NRS、VAS、的减分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与悬吊均能显著缓解颈型颈椎病的颈痛症状;二者结合,能够提高镇痛的总有效率。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针刺;悬吊;疼痛。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separateuseoftraditionalacupuncture,suspensionandtwowithanalgesiceffectonneck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providethebasisforclinicaltreatmentofneck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neckpain.Methods:accordingtotheinclusionandexclusioncriteriastrictlyincluded60patientswithneck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myelopathy,wererandomlypidedintoA,B,Cgroup,wereusedtoobservethetraditionalacupuncturetreatment,suspensionandtraditionalacupuncturecombinedwithsuspensiontherapy.Toobservethenumericratingscale(NRS),visualanaloguescale(VAS)scorechanges.Results:the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hreegroups(χ2=25.633,P<0.001);allthreetreatmentssignificantlyreducedinpatientswithneck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ofneckpainscore,and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groupsand(F=24.891,P<0.001);TheNRSandVASscoresofthesethreegroupsofpatientsbeforeandaftertreatmenthadsignificantdifference(P<0.001),comparisonbetweengroupsshowedsimpleacupunctureandacupuncturethesuspensionreductionwassignificantlygreaterthanthatofsimpleacupuncture(P<0.05),andtheacupuncturegroupandtheacupuncturecombinedwithsuspension,,reducingofthescoresforNRS,VAS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andsuspensioncanrelievepainofneck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thecombinationofthetwo,thetotaleffectivetoimproveanalgesia.
[keyword]neck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acupuncture;suspension;pain.
颈型颈椎病以颈部酸、痛、胀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其他类型颈椎病共同的初期表现。[1]近年来因普遍的长时间伏案工作及缺乏身体锻炼以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低头族”成了社会上的普遍现象,该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2]。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分型中较轻的一种,一般不出现出现神经、血管、脊髓压迫症状,以颈部疼痛不适感为主,且持续时间短,有自愈性,因此容易被患者忽略。但是,长期的疼痛不适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发展成其他重型颈椎病,最终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探寻一种能有效地缓解乃至消除颈型颈椎病引起的疼痛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例。
1.1.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诉诊断标准,男女不限②年龄18—40周岁③同意参与此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其他类型颈部疾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实验前接受过其他颈型颈椎病治疗者④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精神障碍者⑤不能耐受针灸推拿及悬吊治疗者。
1.1.4临床资料纳入及分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来自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门诊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20例。其中A组为针刺治疗组,B组为悬吊治疗法组,C组为针刺结合悬吊治疗法组。
1.2治疗方法
A组采用针刺治疗法,B组采用悬吊治疗法,C组采用针刺结合悬吊治疗法。3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6周后观察疗效。
1.2.1针刺治疗法:取头颈部风池、天柱、风府、大椎四处穴位及肩部肩井、肩中俞、肩外俞三处穴位,上肢取曲池、手三里、尺泽三处穴位;同时在头面部选取人中穴、配合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进行醒脑开窍。操作:按上述选穴进行针刺,行针得气后,每5min捻转提插运针,每次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4]
1.2.2悬吊治疗法:应用悬吊设备进行悬吊运动治疗,对颈部肌肉进行训练,训练重点为颈部深层肌,训练以等长收缩为主,故训练方式主要为闭链训练,以患者无明显疼痛不适感为度[5]。每日1次,每次30min。
⑴
⑵治疗方法:
初始体位:①.升高治疗床的下部将腿置于最舒适的位置。②.将中分带置于患者头顶后部和枕部。③.嘱患者将头伸出治疗床外,使患者的头部仅被中分带支撑。
①.治疗师将拇指和手掌分开置于患者两侧胸锁乳突肌上。②.轻柔地张开手掌包绕住患者的颈部。③.轻柔地向后下按压患者的颈椎中部使颈椎向前的曲度减少约2mm。④.治疗师缓慢地移开手掌,嘱患者用最小的力量维持原姿势。⑤.记录患者能够维持姿势的时间。⑥.正常的最大维持时间是120s。
①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②膝关节下放置一滚筒③将悬吊中分带固定支撑枕外隆突,于胸椎和骨盆处使用宽带及弹性绳分别固定,令患者上半身悬空并伸直整个身体。
①患者颈部向一侧屈曲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②嘱患者用最小的力量维持姿势③.记录患者能够维持姿势的时间。④.正常的最大维持时间是120s。⑤.然后对侧进行同样操作。
①患者颈部向一侧旋转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②嘱患者用最小的力量维持姿势③.记录患者能够维持姿势的时间。④.正常的最大维持时间是120s。⑤.然后对侧进行同样操作。
①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②将悬吊中分带固定支撑一侧颞部,于胸椎和骨盆处使用宽带及弹性绳分别固定,令患者上半身悬空并伸直整个身体。
①患者颈部向前屈曲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②嘱患者用最小的力量维持姿势③.记录患者能够维持姿势的时间。④.正常的最大维持时间是120s。⑤.然后向后伸展进行同样操作。
⑶注意事项:①.嘱患者腹式呼吸。②.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疼痛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治疗。③.嘱患者感到颈部疲劳需要休息时即用手示意。
1.2.3针刺结合悬吊治疗法:按照上诉的针刺及悬吊治疗方法,在针刺之后进行悬吊治疗。
1.3评价指标
1.3.1治疗前后颈肩部疼痛综合评定:①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RatingScale,NRS)②目测类比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由专人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1.1结果
为了确定三组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三组的年龄、病程、治疗前三组的疼痛严重程度VAS、NRS进行了基线分析,经统计分析,三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
2.3经过数据分析对比,治疗后3组患者NRS、VAS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经两两组间比较,在NRS、VAS评分这2个方面针刺组与针刺配合悬吊组、悬吊组与针刺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颈型颈椎病为颈椎病最常见类型,以颈部的疼痛不适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有时表现为“落枕”症状,并有复发倾向。在患椎平面的棘突间隙及两侧肌肉存在肌紧张与压痛,一般无上肢的放射痛。关于该病的成因,Panjabi认为,脊柱稳定性“三亚系模型”的破坏是该病的病因。机体的平衡与稳定主要由核心肌群进行维持。[6]在这个模型中颈部肌肉作为主动亚系,在维稳功能中扮演的是最重要的角色,颈部的核心肌群,保证了它的稳定性。椎体、小关节突和关节囊、韧带这些颈部组织是被动亚系,他们由主动亚系协助保持自身的正常位置并发挥其作用。被动亚系的作用主要是肌肉神经反馈,提高运动控制。在这个系统中,主动亚系提供外源性动力平衡,被动亚系提供内源性静力平衡,共同维持颈部的稳定,促成颈部的运动。由Panjabi的这个理论可知,颈部肌肉是维持颈部稳定的关键。他又将颈部肌肉分为局部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由深层靠近关节的局部稳定肌,负责节段性的稳定,浅表的整体运动肌进行关节运动。如果局部稳定肌功能异常,整体运动肌就会为恢复颈部的稳定而进行代偿运动,长时间的肌肉收缩会使肌肉疲劳,产生“硬结节”,出现疼痛。[7]而这可能会形成一种对机体不利的正反馈循环模式,当疼痛达到一定程度颈部会出现肌肉痉挛,而这种痉挛又会加剧局部疼痛,这样痉挛僵硬的颈部的外周肌群相当于形成了一层坚硬的“盔甲”,使内部的核心稳定肌群无法被触及治疗。
近年来药物、理疗、针刺、推拿、针刀及各种综合疗法等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一定效果。[8-16]而其中传统的针刺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与肯定,已成为该病的一个主要治疗方法。但从颈型颈椎病的病因来看,颈部肌肉的运动治疗才是最彻底有效的办法。
而悬吊运动治疗法是近几年从国外传来的新兴治疗方法。悬吊运动疗法通过创造一个不稳定的运动状态,达到对运动感觉器官的诱发,可以激活“失活”的核心肌群并恢复其稳定性。而其悬吊状态可以摆脱100%的重力环境,可以减少关节压力,放松外周肌肉,进一步改善神经支配,重建正确的躯干肌肉运动模式,以此改善核心肌群平衡及活动能力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情况[17-18]。正适用于因颈部失稳而产生的颈椎病疼痛情况。
具体来说悬吊运动疗法通过加强颈部的神经肌肉控制改善颈椎的稳定性,着重于颈部的深层稳定系统,从而放松颈部表层紧张僵硬的肌肉,打破其“盔甲”效应,接触到深层的核心稳定肌,增强核心稳定肌的肌肉肌力与耐力,从而恢复和增强颈部核心肌群对于颈椎稳定性的作用,解放外周因深层核心肌力量不足而进行代偿的肌肉,使其得到放松,缓解乃至消除其紧张、僵硬、疼痛。
那么将传统的针刺与悬吊运动疗法,这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创造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
4.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结合悬吊治疗组在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手法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手法结合悬吊治疗颈型颈椎病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方法简单,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林定坤,王羽丰,杨冬辉,等.青年颈型颈椎病发病特点及诊治策略[J].新中医,2017,49(7):81-84.
[3]程雷,由俊宇,张翼.颈椎病[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1.
[4]景涛.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53-54,531.
[5]李志新,郭险峰.社区骨科康复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41-142,166-173.
[6]顾昭华,龚晨,伊文超,等.多点多轴悬吊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5):452-254.
[7]冯梓芸,李丽.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6,36(4):696-698.
[8]韩兴军,罗丹妮,邓娟娟等.药线点灸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即时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9):1099-1102.[9]曹丽,王凡.针刀疗法与针刺拔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
效对比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5):499-502.
[10]马忠,刁婧文,马子媛.铍针结合整脊治疗颈型颈椎病
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2):173-175.
[11]颜俊杰,孙响波,于妮娜.椎痛散治疗颈型颈椎病40例
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9):69-70.
[12]王勇军,孙长城,等.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2013,28(9):849-851.
[13]盛旭飏,马勇.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7,32(232):1806-1810.
[14]于观潇,于洋,侯娟,等.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5):420-422.
[15]刘彬.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7):207-209.
[16]赵兵德,杨冬辉,王羽丰,等.强筋束骨手法在青年颈型颈椎病防治中的应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1):51-55.
[17]肖丽梅,孟宪璞,韩明林,等.分段刮痧与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8):751-754.
[18]苗莉莉,田利华,杨振国,等.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3):180-182.
[19]ParkJH,HwangboG.Theeffectoftrunkstabilizationexercis-
esusingaslingonthebalanceofpatientswithhemiplegia[J].JPhysTherSci,2014,26(2):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