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璇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行管2009级221116
摘要:在听证制度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而被引入中国之初,公众曾对此报以热切的期待。然而,近几年来有关国内听证发生的接二连三的怪现象,让我们不得不聚焦我国听证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才能把听证制度这种“舶来品”真正转化为中国民主的象征?
关键词:听证制度听证代表公众参与
一、我国听证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听证会中公众代表的遴选机制存在重大问题。听证会上充斥着大量的“冒牌代表”,致使听证会犹如一场精心组织的表演,结果是预定的“掌声一片”。这些冒牌代表往往与主管部门关系密切。如果代表本身的“代表性”都得不到保障,有资格出席并发言的代表都是挑选出来的支持政策制定的“公众”,这样的参与当然是无效的。
第二,代表在听证会上的发言受限。听证会一般只举行一天就结束,在这短短的一天之内,扣除主持人宣布纪律、介绍到场人员等所占用的时间,代表的发言时间就更短了。很多代表根本没有机会与意见相左者展开辩论,也没有时间详细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所谓的听证会完全成为一场“跑堂会”,成为一场闹剧。
第三,听证会采用的资料缺乏客观性和公开性。听证会上的拟定价格指标是根据经营部门所提供的各种资料制定的,而这些资料很少经第三方客观机构认证,客观性大打折扣。而资料公开不充分,使代表没有充足的时间研究探讨,从而便利了政府“事先定调”、企业“暗渡陈仓”。
第四,听证结果对政策形成缺乏制约。目前我国的价格听证会没有价格决策权,听证的最终结果对政府决策并没有法定约束力。
第五,听证应用范围方面。我国目前公共政策领域内的听证主要是价格听证和立法听证,一些重大的行政决策乃至一些机构的重大的政治性决策,仍然比较谨慎。
第六,公民观念意识淡薄。我国公民权利意识、人权保障意识等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显得薄弱。在大量符合听证要求的行政案件中,真正要求举行听证的却寥寥无几。
二、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的措施
1.必须保证政府作为决策者和监管者的公正立场
价格听证是公众与垄断集团利益博弈、维护自身权利的“公器”。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而不能有所偏袒。政府必须以一种开放、不带预设偏向的态度去倾听不同的声音,克服对意见的“选择性听取”;要保证听证程序公正,努力缩小不同利益主体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差距,让代表能更客观、更充分地提出意见。
2.明确代表结构和代表权力,走专业化道路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中规定听证代表一般由“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其实,政府作为决策者和监管者是不应派代表的;而既然将相关专家学者定位为消费者代表、经营者代表之外的中性代表,就应明确他们只能从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公正客观地阐述专业知识以及与价格的关系、影响,而不能代表其他消费者意见。必须在确定代表结构和人数时,明确规定各类代表人数的底线,防止出现利益直接相关消费者的缺位,以致发生代表“一边倒”的类似事件。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改变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必须把单个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建立专业性的协会,以对行业进行长期的专业性的监督。
3.制定严格的听证程序,加强对听证过程的监督
要用严格程序对听证的每一步进行规范。比如:要将各种依据提前送达代表手中,要允许和欢迎代表到企业和消费者中调查、取证;所有的听证过程都要公开,允许公民旁听和电视直播、转播。对听证程序的监督,可采取由上一级价格部门监督、本级政府法制部门监督和引入国家公证制度等多种方式。另外,应将听证会结果的效用问题纳为听证会后续程序,在新《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中对政府决策如何合理采纳听证结果做出明确规定。可建立会后意见反馈机制,把最后决策结果的理由和不认同一些代表意见的原因,通过书面形式向全社会公布。
4.明确中介机构的材料审计为必经程序
建议国家修订《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时应明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必须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在不影响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可预先向社会公示,广泛吸收社会参与,以提高听证材料的真实度和成本核查质量。对于中介机构的资质、评审依据、核算方法以及价格主管部门初审意见、价格主管部门成本审核之间的关系,应下发文件或在《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
5.逐步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行政法学家韦德认为:“听证权之所以是一项普遍原则的理由之一是授予这种权利不会有什么害处。例外越少,行政官员就会越快地领会到这是永远不能否认或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叶必丰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思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万华我国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缺陷分析.法治论丛,第20卷,第4期。
3.马壮昌完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会的几点思考.价格理论与实践,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