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羲地建筑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东北地区的多层建筑结构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受到风力造成的影响,需要以墙体的外表面围护结构形成抗风结构抵抗风力造成的墙体破坏。在多层建筑结构中,风荷载极值大于外围面围护结构抗风能力,会形成较大的破坏。当前在多层建筑墙体外表围护结构的抗风系数计算上,更多考虑的是单风向影响下的系数,没能够对全风向分荷载系数进行有效的计算,造成了多层建筑抗风能力的不充分。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在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上不断优化,提高多层建筑墙体外表面的围护结构抗风能力。
关键词:多层建筑;围护结构;抗风能力
东北地区寒冷天气影响下的风力系数往往较大,其影响着多层建筑的稳定性与建筑物结构,在风力形成的灾害下,多层建筑的外表面墙体围护结构常常受到破坏,这是由于对围护结构风荷载能力计算不到位造成的影响,也是由于这种影响,造成了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没能够达到抗风需求,给多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质量造成了影响。因此本文从东北地区多层建筑外表面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现状入手,探讨如何更好的达到抗风设计效果。
一、多层建筑外表面墙体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现状
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抗风极值参数的设计有直接关系,在当前的抗风设计中,对于单向风的参数考虑较多,但对于全风向影响下的极值考虑还有所不足,这造成了对极值参数的设计不全面,也影响了多层建筑外表面墙体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效果。在当前的研究中表面,全封闭环境下的参数试验容易造成内压数值体现的不准确,内压值较实际情况偏大,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提高峰值因子,依旧难以把握极值参数。再者,墙体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并不是统一的,不同墙体边缘位置受到的风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在风荷载系数上也需要进行不同的计算考量。但当前在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中,更多还是以单一的计算方法进行抗风数据的提取与设计,这也造成了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不合理。从这些抗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上来看,当前在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抗风设计考虑不够全面、计算过程对于多因素影响的数据准确率控制不高等。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人的因素,二是技术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抗风设计效果,需要就当前的设计手段与设计模式进行优化,并从人的因素与设计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提高,保障多层建筑外表面围护结构的抗风能力得到改善。
二、多层建筑外表面墙体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优化
东北地区的多层建筑结构在抗风设计上的不足需要及时得到加强与改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对恶劣气候环境对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针对围护结构抗风设计,以下进行几个层面的优化分析。
(1)提高设计水平。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是保证多层建筑稳定性与使用寿命的主要设计内容,在抗风设计中,需要保证设计的严谨性与专业性,这样才能够保障抗风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在设计时需要就围护结构极限承载力要求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检测与分析,并与施工方通过实验方式确定对风力的极限承载力。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围护结构不同的位置如端部、角部、檐口等的风荷载能力区分设计。以多层建筑所处的环境条件与围护结构作用对围护结构的厚度、节点构造等进行设计,保证数据参数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最后,在设计完成后在设计图纸标明围护结构不同位置所需的抗风系数,并对不同结构需要的原材料规格、强度等进行详细解说,不可省略相关的数据内容,否则会造成工程施工过程与验收过程的数据缺乏对比性,造成施工质量问题。
(2)强化设计人员专业性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在多层建筑的围护设计中,抗风设计的科学性与参数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都有直接关系。一方面,需要加强抗风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与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在抗风设计中,需要对正态分布的风压系数极值与非正态风压环境下的风压系数极值进行专业化的设计。该过程以风洞试验为基础,需要设计人员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且需要认识到,试验与实际是有一定区别的,设计人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考察,针对施工现场环境与风压随风向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做好动态设计,保证设计参数、极值与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保障,在抗风设计方案、图纸中较好掌握原理与施工技术方法,保障施工设计与施工效果相适应。
结语
多层建筑外表面墙体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是当前建筑专业中的研究热点,由于建筑结构的不断升级,多样化的建筑模型带来了多种围护结构设计方案,而在这些方案中,抗风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东北地区的多层建筑结构受到风的影响较大,恶劣气候环境下容易破坏建筑结构的完整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就多层建筑的围护结构而言,需要加强抗风设计,以围护结构抗风能力作为设计的优化方向。通过在技术水平上的全面与优化,不断加强抗风设计专业性,同时也需要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性与施工技术水平,保障抗风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成维川,杨丹萍,何嘉鹏.对既有多层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能耗分析[J].江苏建筑,2015,(01):103-105+120.
[2]彭丽.建筑围护结构墙体的保温节能技术分析[J].才智,2010,(11):39.
[3]刘红梅,朱水娣,刘树青.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应用与经济分析[J].新型建筑材料,2010,(11):44-47.
[4]张楠.外墙保温对长沙地区多层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
[5]袁慧子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抗风研究[期刊论文]《都市家教(上半月)》-2010年12期.
[6]谢晓峰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期刊论文]《四川建材》-2007年3期.
[7]单厚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1,(12).
[8]瞿伟廉等.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振控制设计[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