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医院410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脊柱转移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病患90例,共165个椎体,所有病患均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病患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及ECOG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90例病患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患未见死亡病例,本组病患的ECOG分级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中有65个病患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在脊柱转移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减少椎体前路开放或者是置换手术对病患造成的创伤,同时更加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脊柱转移瘤;Frankel分级;ECOG分级;
脊柱转移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转移瘤,胸腰椎是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限性疼痛,并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目前临床上主张对病患进行全面的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临床认为,针对预计生存期在六个月以上、病灶比较局限、对放疗不敏感、原发病灶能控制、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等病患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3月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90例脊柱转移瘤病患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病患90例,其中病患女39例,男51例,年龄40~69岁,平均(55.5±11.5)岁;共165个椎体,其中腰椎67个,胸椎98个,所有病患行非开放性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1.2治疗方法
非开放性手术:给予病患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采取俯卧体位,所有病患均采用一侧经皮穿刺椎弓根进针路径,并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将其穿刺至椎体前三分之一的部位,在注射骨水泥的同时对其弥散情况进行观察,并且还应对骨水泥的注射速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骨水泥渗入静脉内或者是溢漏于椎旁引椎管内引发并发症。针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病患,在完成穿刺后,先采用球囊撑开压缩椎体,并在撑开的空隙中注入骨水泥,同时观察骨水泥有无渗漏情况[1]。待骨水泥干固之后,将穿刺针拔出,并局部压迫止血五分钟,最后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
对病患进行半年的随访工作,比较分析病患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并对比ECOG分级的改善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对病患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病患的疼痛越严重;
采用ECOG分级对病患的功能状态进行评定,若病患活动能力正常,与发病前相比无任何差异,则视为0级;若病患能够从事轻体力劳动,且能够自由行走,则视为1级;病患可自由行走并且基本生活可自理,但无法正常工作,白天起床活动时间不少于一般,则视为2级;病患仅能够自理部分生活,白天一半以上时间在轮椅上或者是床上度过,则视为3级;病患生活无法自理,卧床不起,则视为4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90例病患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本组病患术前ECOG分级为4级者0例,术前ECOG分级3级者52例,其中有40例改善为2级,术前ECOG分级为2级者38例,术后改善为1级者10例;术前ECOG分级为1级者0例;本组病患未见死亡病例,其中有65个病患出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4%,但未出现临床症状。
3、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转移性肿瘤的高发部位即为脊柱,其中胸椎最为常见,其次为腰椎,还有大约10%左右的病患发生在颈椎,本次研究中,未见颈椎病患;通常情况下,椎体转移瘤大多为溶骨性破坏,并且时常合并椎体病理性脊髓损伤或者是骨折,对病患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主张针对放化疗不敏感或者是神经功能手损的病患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开放性手术,但针对全身情况较差和脊柱多发性转移瘤病患难以耐受,因此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椎体成形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使得其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度重视[2]。早在1989年有国外研究学者Kaemmerlen就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病患的治疗中采用了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同时据相关文献报道,采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或者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病患,均能获得良好的疼痛缓解效果,并且疼痛缓解率高达90%左右,同时止痛效果能够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3]。
临床研究显示,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或者是溶骨性骨转移瘤破坏椎体病患中比较适用,同时临床研究证明,椎体成形有利于缓解病患的疼痛,最大限度避免病患的长期卧床,继而提高病患生存质量。并且临床研究显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前者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比较广,尤其是针对椎体压缩超过二分之一或者是三分之二的病患,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有着更多的优势[4];两种手术方式主要区别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首先需要使用球囊将病患的主体进行扩张,然后再将骨水泥注入椎体中,从而能够对病患脊柱内松质骨较好的压实,继而可将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进行有效的降低;但临床研究显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的相对禁忌症为椎体后壁不完整[5]。骨水泥渗漏是椎体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最多见的就是椎管内渗漏,并且不同椎体节段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骨水泥渗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骨水泥注射时剂量过多以及粘稠度欠缺多导致的,本次研究中,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39.4%,但未见并发症出现。
综上所述,在脊柱转移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病患的疼痛,并改善病患术后的活动功能,同时更加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宏九,张志勇,张晓辉.骨水泥椎体成形在42例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2):2285-2286.
[2]刘懿锋.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81-82.
[3]刘单娟,刘兴筑.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治疗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6,1(52):29-29.
[4]彭振宇,房佐忠.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20例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9):60-61.
[5]赵锡江,齐新生,茅治湘,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J].中国骨伤,2017,30(2):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