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区妇幼保健院邮编:530100
【摘要】惊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临床治疗通常以药物为主。因此,本文从发病机制、传统止惊药物以及新型止惊药物三个方面探讨了新生儿惊厥的药物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药物治疗
在新生儿时期,惊厥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表现以感觉、意识、精神以及运动障碍等症状为主,具有刻板性、反复性、发作性以及慢性特点,不仅危害患儿健康,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容易出现不可逆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1-2]。当前临床上在治疗新生儿惊厥时,药物是首选的一种方法,有多种多样的种类,其疗效也有所区别[3]。因此,本文对药物治疗新生儿惊厥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综述。
1.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惊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症状,大部分为继发性,诱发惊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颅脑先天发育异常、颅内出血以及严重脑损伤等[4]。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治疗中,病因治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所以在对惊厥进行控制的基础上,确定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尤为重要[5]。
2.传统止惊药物
2.1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作为氨基型的一种局麻药,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对Na+、水进入细胞内进行有效抑制,避免产生动作电位,使能量消耗降低,可以保护神经细胞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并且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对皮层异常放电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发挥抗痉挛、止惊效果[6]。利多卡因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以及心律失常等,所以对于合并心脏疾病的患儿,应该谨慎应用,避免加重患儿病情[7]。
2.2苯妥英
在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治疗中,苯妥因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二线药物,其用法为:刚开始治疗时,运用10mg/kg苯妥因对患儿进行静脉推注,控制好速度,一般<1mg/(kg.min),待15min后,如果没有有效控制惊厥,则继续追加5mg/kg[8]。苯妥因一般经肾脏排泄、肝脏代谢,对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儿,应该停用或者减少给药剂量,并且采用肌肉注射时,该药物吸收较慢,容易刺激局部组织,所以静脉推注的首选的一种给药方式[9]。需要注意的是,苯妥因作为一种非线性代谢药物,容易出现低血压、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以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并且不容易控制剂量,所以当前临床上较少应用。
2.3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抗惊厥药物,不仅可以对惊厥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使脑代谢率降低,但是有报道显示,单独运用苯巴比妥时,不能有效控制新生儿惊厥,往往需要联合其他药物。苯巴比妥作为一种肝酶诱导剂,能够使自身和其他药物代谢加快,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剂量为15-20mg/kg,具有较长的半衰期,约为60-120h左右,所以治疗期间,应该将患儿的血药浓度作为基本依据,对给药剂量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苯巴比妥经肾脏排泄、肝脏代谢,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应该减少给药剂量,确保用药安全[10]。
3.新型止惊药物
3.1拉莫三嗪
拉莫三嗪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抗惊厥药物,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电压依赖性Na+通道进行阻滞,使钠内流减少,使突触前膜保持稳定,对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发挥抗惊厥、抗痉挛效果,在Lennox-Gastaut综合征、全身强直以及复杂部分性阵挛发作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11]。相比较经典止惊药物而言,拉莫三嗪不具备肝酶诱导剂抑制作用,也不经氧化代谢,所以在联合其他药物应用时,不会影响药物代谢[12]。当前临床上运用拉莫三嗪对新生儿惊厥进行治疗时,尚无统一剂量,但是有无菌性脑膜炎、皮疹等不良反应的报道,所以刚开始治疗时,应该减少服药剂量,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逐渐加大给药剂量,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3.2布美他尼
布美他尼作为钠-钾-氯共转运体的一种抑制剂,能够使CI-在细胞内的浓度提高,对NKCC活性进行有效抑制,虽然在临床上作为利尿剂运用,但是利尿作用不明显,不会诱发肾功能衰竭,并且能够穿过血脑屏障,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显著[13]。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治疗中,苯巴比妥与布美他尼联合运用,可以对神经元细胞NKCCI转运蛋白进行有效抑制,稳定细胞内外CI-浓度,从而降低惊厥发生次数[14]。
3.3托吡酯
托吡酯作为广谱的一种抗惊厥药物,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将电压依赖钠-钙离子通道阻断,对癫痫重复持续放电进行抑制,使GABA受体活性增加,使氨基丁酸诱导的神经抑制增强,对红藻氨酸/AMPA-谷氨酸受体进行阻止,抑制神经兴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5]。JMRigo[16]在研究中发现,运用托吡酯治疗5例难治性新生儿惊厥时,可以有效控制惊厥,并且随访1年期间,发现单一托吡酯药物可以对惊厥发作进行有效控制。临床上运用托吡酯对新生儿惊厥进行治疗时,给药剂量一般为3mg/(kg.d),但是有报道显示,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少汗、易激惹、高氨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所以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给药剂量[17]。
3.4左乙拉西坦
左乙拉西坦作为一种吡咯烷酮衍生物,其作用机制为通过结合中枢神经元的突触囊泡蛋白2A,对突触囊泡内释放神经递质进行调控,对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进行抑制,从而发挥抗惊厥效果[18]。PKBanerjee[19]在研究中发现,左乙拉西坦能够在不影响早期神经元突触发育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基础上,对新生儿惊厥发作进行有效抑制,并且用药期间,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肝损害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等,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尤其适用于新生儿。
3.5其他药物
在新生儿惊厥治疗中,还有一些药物如氨己烯酸,作为GABA转氨酶的一种不可逆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通过使GABA降解减少,使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水平提高,对惊厥发作进行有效抑制,但是用药期间,视野缺损发生率较高,约为15%,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20]。
4.结束语
当前临床上在对新生儿惊厥进行治疗时,有多种多样的药物,不同药物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在控制惊厥的基础上,还应该寻找病因,并且将患儿的病因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孟燕,陈贻骥.新生儿惊厥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2(3):203-206.
[2]陈晓兰,韩蕴丽.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惊厥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19):124.
[3]张晶卉,李文,孙若鹏.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的药物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24(20):179-182.
[4]郭庆辉,王纪文.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14,19(6):324-326.
[5]宋金花,熊宜辉.新生儿惊厥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4,22(11):137-138.
[6]贺芬萍,彭小明,吴运芹.等.新生儿惊厥的诊断治疗研究新进展[J].医药前沿,2015,19(9):5-7.
[7]彭希,刘瀚旻.脑电图在新生儿惊厥诊断与治疗中的运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22(14):527-529.
[8]郭庆辉,王纪文,孙若鹏.新生儿惊厥发作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11(20):60-62.
[9]张蔚起,林泽鹏,赵少岚.新生儿惊厥60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2,18(19):3924-3925.
[10]左启华.新生儿惊厥发作(综述)[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儿科学分册),2015,19(4):147-153.
[11]吴家骅.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和治疗[J].医药前沿,2014,19(2):55-61.
[12]赵阳.李莉.新生儿惊厥临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2,30(7):13-14.
[13]张怀英.魏凤兰.郑波.新生儿惊厥临床特点及常用抗惊厥药物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13,24(12):81-82.
[14]陈燕琳.周文浩.抗惊厥药治疗足月新生儿围生期窒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4(10):39-41.
[15]高宝勤.赵志刚.雷艳芬.等.小儿惊厥持续状态安定持续静滴的滴速及有效血药浓度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17(8):464.
[16]JMRigo,GHans,LNguyen,VRocher,SBelachew.Theanti-epilepticdruglevetiracetamreversestheinhibitionbynegativeallostericmodulatorsofneuronalGABA-andglycine-gatedcurrents[J].BritishJournalofPharmacology,2012,136(5):659-672.
[17]庄德义.吴谨准.邵肖梅.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杂志,2013,16(12):27-30.
[18]王云峰.李绚.周忠蜀.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其变化趋势[J].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医药,2013,4(8):549-551.
[19]PKBanerjee,RWOlsen,OCSnead.ZincInhibitionofγ-AminobutyricAcidAReceptorFunctionIsDecreasedintheCerebralCortexduringPilocarpine-InducedStatusEpilepticus[J].JournalofPharmacology&ExperimentalTherape,2014,291,(1):361-366.
[20]廖亮荣.新生儿难治性惊厥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9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