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梦展(郑州人民医院彩超室450000)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232-01
【关键词】超声胆囊隆起样病变诊断
目前,超声是诊断胆囊隆起样病变的首选和主要手段,近4年来我们应用超声诊断该病例约20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胆囊隆起样病变系2008-2012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130例,女70例,平均年龄33.5岁。右上腹隐痛不适83例,无症状117例,血脂增高90例,血脂正常110例,合并胆囊结石99例,其余101例无合并结石。
1.2仪器:使用仪器为东芝790型超声仪器,探头频率3.5MHZ。
1.3方法:受检者前一天晚8时禁食,次日上午空腹,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肝脏、胆道系统检查,仔细检查胆囊,重点观察胆囊隆起性病变大小、部位、数目、形态、回声、囊壁厚度。利用改变体位等方法观察病变移动、变形的特征。
1.4结果:200例胆囊隆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胆囊内壁上有向腔内突起的隆起小结节,强回声或弱回声,多发结节158例,单发结节42例,结节最小直径约2mm,最大约15mm,施行手术的150例中超声诊断为胆囊腺瘤15例,腺肌瘤8例,胆囊癌3例,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其余124例超声诊断为胆固醇息肉,手术病理结果:胆固醇息肉99例,胆固醇息肉合并炎性息肉12例,单纯炎性息肉23例。未经手术的50例超声诊断为胆固醇息肉,经2年多随访,其中有14例形成了结石样改变,其余病变无明显变化。
2讨论
2.1胆囊隆起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
2.11胆固醇息肉为胆固醇代谢紊乱所致,其病理改变为体内过多的胆固醇析出后,沉积在胆囊粘膜固有层组织内,逐渐形成黄体小结节,引起组织细胞过度膨胀,使粘膜向胆囊腔内呈小结节样突起[1]。本组患有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的声像图表现:胆囊内壁查见多发的草莓样的小结节,平均直径约5mm,最大直径小于10mm,基底窄,有蒂,直径小于5mm,呈稍强回声,直径大于5mm多呈强回声结节,经过2年随访,结节从胆囊内壁脱落入胆囊腔形成了强回声的结石,并随体位改变移动,胆囊炎性息肉的大小、形态与胆固醇息肉类似,但回声稍低,常伴胆囊炎征像,超声对该组病例诊断符合率100%.
2.1.2胆囊腺瘤的声像图表现:胆囊壁光带增厚粗糙,囊壁上见乳头状、圆形结节突起,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2],后方无声影,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偶见有蒂,好发于胆囊颈部和底部,结节突起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体积较大,平均(9.1+-3.1)mm。
2.1.3胆囊腺肌瘤为胆囊粘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胆囊壁增厚[3],声像图特征:胆囊壁增厚呈局限性、弥漫性、阶段性,胆囊壁内见蜂窝状小暗区,常合并壁内结石,其后方伴彗星尾症,多发于底部。
2.1.4早期小结节胆囊癌呈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向囊内突起,基底部或该处囊壁模糊、中断,单发,好发于颈部,体积较大,最大径可达30mm,平均直径(15.4+-0.41)mm,在胆囊隆起病变中最大。
2.2综上所述,超声检出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极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诊断准确率高。早期胆囊癌在形态上呈隆起样病变并非少见,检查时认真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明确诊断,无创伤性,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是胆囊疾病的常用影像诊断技术之一[4]。
参考文献
[1]贾译清主编.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29-533.
[2]谢峰,沈莉,张萍,等.胆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2):114-115.
[3]吴艳辉,骆科美,刘靓.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48例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6):595-596.
[4]唐绍珊,黄丽萍,等.胆囊隆起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0):94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