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宁区科学园小学校长陈宾
世人竞相传诵张居正说过的一句话:“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作非常之事。”细究起来,这句话其实应该反过来讲:只有行非常之事者,方能成非常之人。
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小学校长陈宾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个有影响的校长的经历,正体现了这种“非常之论”:陈宾,是在做了很多非常之事后,才成为一个值得期待的优秀的小学校长的……
美国乡村歌曲《答案在风中飘》里有一句著名的歌词:
Howmanyroadsmustamanwalkdown,beforewecalledhimaman?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他才能叫男人?)
如果你在了解了江宁区科学园小学校长陈宾的经历后,你一定会深有感慨,并对陈宾赞叹有加:
一个校长要做多少事,他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校长?
一个校长要经过多少思考,他才能成为有思想的校长?
一个校长要如何践行教育,他才能真正做到与众不同?
一、在教育写作中成长
生于1974年的陈宾,1989年考取了晓庄师范学校。本来,三年后他就可以毕业了。那时候,做小学教师,也只需要中师毕业就可以了,不像现在,本科生走进小学教师队伍也有相当的难度。但陈宾在读书时代就显得与众不同,他没有选择毕业,而是选择了小学教育中文专业继续进行大专深造。
当然,也不是想要继续深造就能有机会的。陈宾经过说课、面试、笔试三轮选拔,一路过关斩将,才得以进入了大专阶段的专业学习。那时候,中师学生进大专非常不容易。陈宾的同班同学中,也才只有两个人考取了大专。
1994年8月,陈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时,江宁区教育局局长林双泉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他亲自到晓庄师范把所有江宁籍的大专生全要了回来,而且作出指示,这些大专生,要全部留在重点学校里发展。
东山小学芮东兵校长对这个中文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重视,那时候,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是中师毕业生,还有部分教师是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另有部分教师是民办教师、合同教师。像陈宾这样品学兼优的科班出身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走上三尺讲台还不到两个月,芮东兵校长便将创建全国红旗大队的工作交给了陈宾。
陈宾花了三天时间,将东山小学创建全国红旗大队的汇报材料拿了出来。材料报上去以后,很快喜讯传来,东山小学成功创建了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
这不仅是在东山,甚至在江宁都是一个奇迹!因为过去从没有学校拿到过这样的荣誉称号,哪怕是工作做得再好,但如果没有一流品质的报告、总结与之相呼应,也只能与这样的荣誉失之交臂。
三天的时间,在没有多少教学实践经验,也没有任何学校管理与学生管理经验支撑的情形下,陈宾靠什么写出了这样的材料呢?
没有电脑,对少先队工作也不甚了解,之前也从没有写汇报材料的经验与体验。然而,校长把任务压到了陈宾的头上。理由似乎也非常简单:你是学校第一个中文专业出身的教师啊!
陈宾于是泡在了图书馆,翻阅了全国各地少先队工作方面的杂志,并将有关内容用纸摘抄下来,然后用方格稿纸誊写下来。为减少抄写和修改的工作量,陈宾在短时间内积累了数百张这样的纸头。然后,他又认真阅读学校少先队方面的工作报告与总结,从中寻找出了写作的线索与感觉。
就这样,三天时间,陈宾只睡了九个小时,最终,将一篇七千多字的总结材料交到了校长手上……
芮东兵校长一边认真阅读,一边微笑,到底是大学生,出手就是不凡。他知道,这篇七千字的稿件,如果不经过非凡的努力,不经过像干体力活儿一样的打拼,是写不出来的。
累是累了点,但到底年轻,陈宾一点儿没有当回事。然而,这一过程却让陈宾体悟甚深,对教育教学的一些精髓的东西、少先队工作的性质与任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他竟然在从教之初,就有了深刻的思考……
这就是陈宾教育事业的美丽起点。这一年,陈宾才二十岁。
如果换成另一个人,二十岁,还真是一个不懂得东南西北的年龄,不是一个还未摆脱稚气的后生,就是一个还没有玩够疯够的青年,再不,就是还在长辈的荫庇下过着逍遥的日子。
然而,陈宾却已经开启了事业的航程。
而令陈宾到现在都非常得意的是,不管有多少学困生的班级,也不管这个班的管理过去多么糟糕,只要陈宾接手,语文学习状况就会大为改观,班级管理方面也会很快走上正轨。所以,虽然芮东兵校长在学校成功创建少先队红旗大队之后有意要培养陈宾往教育行政管理方面发展,然而,陈宾自己心里清楚,作为小学里极少数的中文系毕业生中的一员,在专业方面发展,应该是自己的人生方向与事业方向。自己刚刚走上教育岗位,就浮在上面做管理,可能不太好。毕竟,教育管理,更需要自己是专业方面的行家里手。再说,做一个语文教师,也可以介入管理,譬如做班主任,或者参与班级管理,协助班主任做好管理。这方面同样是一种管理,同样需要教育智慧与教育感悟的介入。
作为一个新教师,陈宾在他的教育生涯的初期,便开始进入了对教育事业思考的状态。
也因此,陈宾在入职之初就显示出了一个成熟教师的风度与修养。有一件事,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按惯例,学校会对每一个新教师进行例行听课。这样的听课,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在当时,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与过场,并不会决定一个教师能否正式入编或任职。很多教师也没有将这一节课当一回事。然而陈宾却与其他很多教师不同,没有将这样的课只看成是一种例行公事。那一节课是《落花生》,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他与其他教师也很不一样:陈宾没有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首先通读全篇教材,在自己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在陈宾看来,很难想象一个教师如果自己都没有搞懂作者想表达什么,作者如何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又怎么能去教学生呢?
陈宾的自信在于他的语文功底。确实,不能小看这两年的继续深造。正是这两年,让陈宾有了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目光,也正是这两年,使陈宾长于分析与论证,在没有教参作为辅助的前提下,独立理解文章的中心。因此,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他从学生角度设想如果要读懂这篇文章,那么文眼在哪里,精彩在何处?编者将这篇文章安排进教材的理由何在?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后,陈宾非常自信地走上讲台。
在陈宾看来,读懂教材,理解文本,是一个语文教师的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基本功。
而在这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必须要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最为个性化的体验与解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才能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深刻共鸣。
从1994做语文教师以来,陈宾在语文教学上,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但是,陈宾觉得遗憾,过早介入学校行政管理,多少还是影响与制约了他的专业发展。
在创建成功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之后,陈宾差不多成了学校的文书,负责起了学校大量的文字工作。1995年,学校还特地派陈宾到南京市教科所参加教育新闻与通讯写作培训班。也是在这一年,陈宾被学校安排进教务处做干事。这期间,陈宾还一度负责电教工作和学籍管理工作。
1996年,王翠珠担任东山小学校长,陈宾被聘为学校教科室主任。从此,陈宾真正走进学校管理层。
应该说,陈宾比一般的青年教师更早地进入了学校管理层,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教育管理干部。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1996年陈宾才工作两年!
同样,这要是放在另一个人身上,很可能还是一个连讲台也未能站稳的青年教师,还是一个刚刚熟悉教育业务的新人。然而,陈宾却早早地超越了他的同龄人,甚至,将走在他前面的人,也都抛到了身后。
陈宾就是这样与众不同。但是,对陈宾来说,行非常之事总是在先,继而才成为人们眼中的“非常之人”。
这时候的陈宾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教科研主任了。当时,陈宾被江宁区教育局聘为兼职科研员就是一个明证。江宁区当时一共聘请了八位兼职教研员,这里面有两位名师:俞晶晶和刘志春。年轻的陈宾走进这样的团队,真的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然而,正是这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年轻人,却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已经具有了教育专家的姿态与行走方式。
这一个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充分调动、发挥一线教育科研骨干的科研作用,形成区内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提高江宁区教育科研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这样,一方面,专兼结合,壮大了区教科室的科研力量;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学校教科研组织与队伍建设的指导。同时,也有利于对全区各级课题进行强化管理与规划。
年轻的陈宾为什么会被吸收到这个团队中来呢?在江宁区基础教育领域里的这一科研核心团队里,陈宾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引人注目。年轻的陈宾在那个年龄就曾在江宁区秦淮中学大礼堂里,为全区四五百名主抓教科研的校长、教科研主任和骨干教师开过一场讲座,从如何申报课题开始讲起,就如何规划课题、研究课题,非常系统地为大家作了一次科研辅导。后来,陈宾所在的这一团队还编了一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课题的申报、开展、管理与规划,用以指导全区的教科研工作。陈宾负责其中的重要章节的撰写。
在东山小学做教科室主任时,陈宾明白,学校的科研课题实际上是从零起步。教师们的科研意识非常淡薄,学校领导们的科研意识也非常淡薄。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有时候,既不知道从何着手做起,学校对这一部门似乎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恰巧,学校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的一个课题:《利用电教媒体,加强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陈宾以此为抓手,开始引领教师们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为了帮助老师们建立科研意识,并能扎扎实实地推进科研工作,陈宾在每周三或五放学后,利用一个小时耐心辅导老师们进入科研领域。就这样,从1996至1999年,东山小学的老师由不懂课题,到非常熟悉科研课题研究的路数,到不断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成长为一支优秀的教科研队伍,东山小学的教科研工作也因此在江宁区声名鹊起,引人注目。课题结题后,东山小学就入选全国千所电教小学。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成绩,东山小学作为全国千所电教小学之一,在江宁县是一枝独秀。而名列全国千所电教小学的,南京市也只有两家。
这一课题与南京市众多高校、中学和其他学校的课题一起进行评比,获得了二等奖。当时,学校另一个由陈宾主持的课题《学困生的类型、成因与转化的研究》也获得了南京市优秀课题成果三等奖。
东山小学由此迎来了众多的参考访问者,而来访者最为关注的是陈宾从事科研工作的台账与过程性记录。
在这两个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基础上,学校专门出版了课题成果专辑。这两本书,可以说,从组稿到编辑,从选题到研究,从个人写作到群体写作,陈宾都倾注了很多精力。虽然付出超过了常人,但是陈宾觉得教科研工作对他的帮助非常大。
陈宾认为,课题首先训练了他的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教科研工作,首要的要素是求真,也就是寻求教育教学的规律,有了这样的前提,做什么教育工作都会有规律性的指导。求善,就是把事情做好,使教育教学更加符合规律,从而使师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训练思维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帮助发现问题。陈宾认为,发现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发现问题,需要敏锐的目光;发现问题,还要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践行课题的人努力寻求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团队进行合理科学的组织安排与分工。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和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有着宏观的思考与把握,有着一种教育的敏锐与情怀。
正是在这一层面上,一个教科室主任可以拥有全局视野,形成科研角度的管理思想与智慧。
在担任教科室主任期间,陈宾涉猎了教育的诸多领域,譬如,电教、多媒体教学、基础教育设施、教育通识研究、德育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综合活动课程研究等等。
甚至,陈宾的视野还投向教育系统所涉猎的区域性课题研究,如江宁教育局主持的区域性小城镇教育现代化研究,陈宾也是其中的重要成员。这样的课题研究,对拓宽教育视野、加深教育思考,非常有益。
陈宾清醒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他自己的成长,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陈宾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训练出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敏锐与能力。而这种能力,为他日后担任校长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这也是让陈宾的同行非常佩服的地方,因为似乎不管是什么问题,只要到了陈宾这里,便都不再是问题,很快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近年来,陈宾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对SIS这一类很前卫的课题进行过系统研究,同时对服务型学校研究和友善用脑研究,也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
陈宾非常自豪的是,在东山小学,他既没有当过校长,也没有当过副校长,他只是一个教科室主任。有一段时间,同时担任教科室主任和办公室主任。然而,由于自己的钻研,对教育的密切关注,使得他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思考,他也因此发现,虽然自己只是学校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自己的工作却不是局部的。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系统中的一个点,每一个点,都会对整个局面产生独特的辐射作用。如果一个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思考教育,那就不可能有穿透力,也不可能使教育臻至美好的境界。
表面上看,陈宾好像是做了很多份外之事。然而,正是这些份外之事,成就了陈宾,帮助他打通了教育的各个环节,也因此形成了陈宾开阔的教育视野。
这种情形下,陈宾已不仅仅是一个有心人了,而是时时处于思考状态,时时在考虑教育教学中的现象。正因此,陈宾才可以以一种似乎无师自通的姿态,解决教育的种种问题。
此中有道!
陈宾悟到了。
二、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
曾经有人说过:一个普通教师,如果没有校长的意识与情怀,是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的。
细细审视这句话,其实大有深意。就像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做过班主任,就似乎没有当过教师;也正像一个教师,如果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别人的孩子,他就可以走向神圣。
同样,一个普通教师,如果从没有从全局角度考虑过一个学校的教育事业,考虑过一个教师的教育事业,那么,他压根儿也就没有事业心与教育情。
很多人都说,陈宾是从写大文章开始在学校崛起与成长的。
这当然是事实。很多人都知道,从1996年起,学校的大文章基本上都出自陈宾的手笔,无论是电教的还是德育的,无论是学校规划还是少先队工作的,甚至总务后勤方面的一个豆腐块通讯报道,大都由陈宾执笔写就。
学校的工作报告与计划更是如此。王翠珠校长希望陈宾在多长时间内拿出什么报告或规划来,陈宾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稿任务。
陈宾超强的时间意识和准确的执行力,也让王翠珠校长非常满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陈宾的写作背后隐藏着什么。
有时候陈宾为了写出高质量的稿件,要查阅很多资料,耗费很多时间。有时候,在一个写作细节上逗留的时间,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谓“文章甘苦事,得失寸心知”,只有写作者自己知道其中的甘苦。譬如,为一个政策性词语的准确使用,需要查阅这一词语的出处,需要研究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同样更需要研究这一政策在基层推进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陈宾屡屡碰到。然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陈宾具有了大教育的视野与教育事业的情怀。
毕竟,教育这一项事业,是必须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它并进而融入它的。
也因此,当1996年,学校成立教科室时,陈宾是第一任教科室主任,而当后来学校成立办公室时,陈宾又同时担任了办公室主任。
这也是陈宾到现在都感到非常自豪的地方:这么多年来,在江宁区,可能只有他同时担任过两个科室的主任。别人可能无法理解他的烦难与沉重,然而就在这样的沉重与烦难中,陈宾深切地理解到学校事业的外部形象打造与内部文化建设是多么的重要,又是多么的相通。
所以,我们可以认定陈宾是因为写大文章而成长与崛起的,然而,陈宾的这一过程,与一些教师所抱的那种超然物外的“功名烟云过,文章万古存”的士大夫式的情怀是迥然不同的。他是用心在写作,是怀着一种在教育之路上上下求索的心态来从事写作的。因此,陈宾能在那个年龄迅速地切入教育并很快在教育中成长。
细细想来,这样的机会,其实摆在每一个年轻教师的面前,关键要看他们能不能够把握。
作为一个教育写作者,陈宾知道,从治校与办学思路方面看,他已经完全走进了一个校长思考的层面。
这一过程,对日后的陈宾,实在是提供了莫大的帮助。这是比任何校长进修课程都有效的“校长学”啊!
因此,当陈宾日后担任科学园小学做副校长、校长时,他都能立即进入角色,对学校事业的发展也立即有了自己的思考,并找到了抓手。
也因此,陈宾认为,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王翠珠校长是自己的教育事业的引路人。所以,每当谈到自己的成长,陈宾都会由衷地感谢王翠珠校长:王翠珠校长给了他压力,更是给了他平台。对陈宾的成长,王翠珠校长的帮助是巨大的……
本来,在东山小学,将办公室主任和教科室主任双肩挑在一身,对年轻的陈宾而言,也是事业的一种顶峰状态。然而,这其后的2002年,南京教育界实施了一项重大举措,全市教育系统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市教育局机关处级干部、学校(单位)领导干部。这一年的“公选”实践,后来被原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写进了一本书《南京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公选实录》。在书里,徐传德这样评价2002年的公选:是一项“我市教育系统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无论是其中的调研文本、决策文本,还是其中的运作文本,都有较大的操作指导价值和理论启迪价值”。陈宾躬逢其盛,参加了这次南京市公选副校长。在江宁区的72个公选人员中,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陈宾都以高分拔得头筹,所有人员的笔试、面试成绩都在南京教育信息网上公布出来。东善桥小学、科学园小学等三所学校需要副校长。在考察过程中,陈宾的情况也让科学园管委会的领导非常满意。
此后在科学园小学的三年中,李军校长成为他新的事业的又一位引路人。当时,学校状况比较复杂,中小学都捆在一起,新校区还在建设之中,所以,李军将教学管理、常规管理、教师评聘等内部管理工作,全都交给了陈宾。
当时,科学园小学其实是由成山小学、桥头小学和陵里小学三所村小组成,学校管理者也就要不断地在三所学校来回穿梭,管理工作非常繁重。三所学校的底子都非常薄弱。陈宾上任后,进行了一次教学情况摸底。摸底的情况很糟糕,有一个班的数学及格率在50%左右,有一个班的英语平均分不到40分。教师群体知识结构老化、年龄结构老化,都是学校面临的严重问题。
然而,陈宾没有灰心,李军校长也非常及时地鼓励陈宾说:“科学园小学,是一个能够产生梦想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陈宾默默记下了这句话,后来,陈宾也经常用这句话鼓励科学园小学的所有老师。
了解了学校现状后,陈宾发现,三所学校需要一个规范完整的规章制度。在对三所学校进行整体调研与构思后,陈宾很快便拿出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这一制度对规范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的师生精神状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学常规管理也开始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但是,科学园小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陈宾明白,一所学校的管理不是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有一件事对陈宾的刺激非常大,那一年开学前夕,他的一个朋友托他将在科学园小学就读的孩子转入到其他学校。
这是非常残酷的,这使陈宾充分意识到,薄弱学校不发展,就无法生存。
所以,他一手抓规范化建设,一手抓科学引领。这种情形下,陈宾于是考虑引进SIS形象设计,一改过去薄弱农村学校的心态与形象,重新设立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和办学目标,然后为学校重新定位,让老师们看到希望,也引领学生家长和社会看到学校的未来。
具体来说,就是以“科技为抓手,规范促形象”为突破点,在此基础上抓以教学规范、教师形象、校本活动的仪式等为主要内涵的动作识别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陈宾校长对学科教学进行了准确定位与引领:语文教学,强调自主合作;数学教学,构建生态课堂;英语教学,强调激趣引智;品德教育生活化、科学教学则以“做中学”为标志……每一门学科都有了最基本的构想,这样,就使教学开始向质量高地进军。
陈宾还看到,三所学校的老师虽然大多数来自乡村,但他们也因此具有淳朴的风格与吃苦耐劳的精神,陈宾于是引领老师们客观地认识自我:过去不是我们不想做,更不是我们不能做,而是我们的村小平台,让老师们无法看到更大的希望,也没有一种科学的管理机制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潜能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现在,平台有了,新的校园非常漂亮,我们也因此有了大有可为的空间与平台,有了态度,有了敬业精神,能力也终将形成。
所以,陈宾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略,一方面培养现有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争取引进骨干教师,着力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像许红梅老师,学校针对她的情况,充分给予平台,并聘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引领她成长,使她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其他老师需要十年时间才走完的路。其他骨干教师成长的周期也都缩短了两到三年。
陈宾就这样由规范化建设入手,抓制度化建设,然后促进科学化管理模式的形成,最终走向文化管理的境界。
陈宾刚上任时,学校只有三个骨干教师,无法形成骨干教师对教师队伍的引领。现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骨干教师接近50人,而教学一线的老师才不到80人。这样的比例,显然是大多数学校难以望其项背的。
现在的江宁区科学园小学,整个校园洋溢着一种由科技文化所带来的蓬勃的朝气,机器人科技特色、友善用脑课题推广、“做中学”课题研究等学校内涵发展方式,使学校形象大为改观,也使学校地位稳步上升,稳居江宁区小学第一方阵。
学校每一年都在向前迈进,过去有人托陈宾找关系转出去,现在是科学园小学的招生压力空前加大,想进学校就读的学生远大于学校的承受能力……
2003年至2006年,陈宾在他的副校长任期内,完成了一所薄弱学校向高品质学校的转变。他非常感激李军校长,是李军校长对他的信任与放手,使他这个年轻校长可以放手一搏,从而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他自己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校长,成为一个在江宁区有影响的校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陈宾获得了一种心灵的成长。陈宾也终于以一个科研型校长的姿态,完成了他对自己的思考型、思想型校长形象的塑造。
三、新的起点
2006年7月,陈宾任科学园小学校长。
这一年,正是江宁区教育开始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为科学园小学校长,陈宾兴奋之余,内心更多的是焦虑。
但也是在这一年,陈宾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引路人出现了——江宁区教育局局长朱慧。
在培养校长的问题上,朱慧局长有着非常成熟的见解。朱慧明确指出:“校长要成为勤奋者、理性者、思想者和建树者。”朱慧局长的好校长的标准,竟然像是为陈宾量身定制的:陈宾首先就是一个践行者,一个以大量甚至超量工作的“勤奋者”的形象出现的。朱慧认为,教育家理应是思想家。但在未成为思想家之前,校长们理应成为“思想者”。思想决定水平。有了科学思想的武装,我们思考事业发展的视角、方向、策略,才能高屋建瓴,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思想决定思路。思路从何而来?学习,是产生思想的源泉。没有思想的行动是一种盲动。思想给行动以营养、活力和生命,思想决定行动的性质、方向和成效。要在思想上做“明白人”,才能永葆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校长要拥有足够数量的知识储备。决定一个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怀和内涵,而影响一个人胸怀和内涵的,则是他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现代校长要具有综合性知识,要建构“T”字形的知识结构,即“T”字上面的一横,是指知识面要有宽度;“T”字中的一竖,是指专业知识要有深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活学活用,才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冲击我们思维中的保守与僵化,才能放大我们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
从江宁教育的实践来看,朱慧局长希望校长们能够做到跳出江宁区域看教育。教育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教育观念的革新,教育观念的革新离不开国内外先进思想的融合与碰撞,在这种融合与碰撞中产生本土行动,从而在不断的扬弃中实现自我的突破与飞跃。开放体现在把眼光投向先进地区,要立志做“追先族”,这里的“先”,就是先进的“先”。校长还要具有经营的思想,跳出教育领域看教育。在这一经营思想观照下,朱慧局长希望校长实施校本管理,创新适合本校的管理模式,打造彰显本校的教育特色,实现学校自主发展。朱慧局长认为,一个校长创造的资源越丰富、品质越高,就意味着他对学校的贡献越大,这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也就越足。所以,我们的校长要把丰富学校的资源作为长期的自觉行为,特别是对教师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校长们要不遗余力、不惜代价、不懈追求。每一所学校都必须树立品牌意识,要在张扬学校个性、熔炼品牌精髓、打造学校品牌上做好文章。
这给了陈宾莫大的启发,也给陈宾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
朱慧局长对校长提出很高要求的同时,也给了校长莫大的关怀,陈宾在这方面尤有感受。刚刚担任校长一年的陈宾,2007年11月就由江宁区教育局派往英国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管理者境外培训,江宁区只有三个校长获得了这样的机遇。这样的机会真是来之不易。26天的英国之旅,使陈宾获得了一种可贵的高远的国际视野。2008年5月,陈宾又被派往北京参加全国教育改革与创新高峰论坛,随后,科学园小学被确定为全国“友善用脑”实验学校,而且全面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2009年6月,陈宾再次被派往北京参加教育部全国校长高级研修班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同年12月,陈宾被派往重庆参加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四年来,陈宾多次走出去学习、充电。每一次外出培训之前,陈宾都会向朱慧局长请教有关事项,每一次培训结束,他也以非常独特的“综合笔记”向朱慧等领导呈现培训过程中的所见、所思。
在陈宾看来,朱慧是一个肯培训人、善于关心人的局长,同时又是一个有魄力的局长。在朱慧任局长后,江宁区教育实现了重大的飞跃与跨越,这与朱慧局长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是分不开的。在这方面,朱慧局长提出了一个重要主张:校长应该“姓教不姓钱”!这大大地解放了校长,使校长们可以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过去的校长们一到年关就要出去找钱,忙钱,忙过年。学校方方面面的开支,都要校长支招,校长的很多精力都要放在钱上。而陈宾任校长后,这一方面有教育局宏观控制与把握了。这样一来,校长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管理与教学专业中,可以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拿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在教育管理上大展身手。
陈宾担任校长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对学校中层管理进行了重大调整与改革,他解散了原有的中层管理班子,以年轻化、专业化为原则进行重组,从一线教师中直接选拔一些大家公认的能力强、有思想的青年教师吸纳到教育管理层中。
这一改革之刀砍下后,学校非常平稳,退下去的老同志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新上任的年轻同志个个干劲十足,很快便在陈宾周围形成了一支富有激情与创造力的领导班子,为此后的工作作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陈宾还创造了几个第一:
率先引进了保安制度。过去,学校“有门无卫”,学校率先引进了保障制度,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更重要的是,陈宾做了三件大事:江宁区教育系统的三次重要试点工作在科学园小学试行都非常成功。第一是江宁区在科学园小学率先试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2007年5月,江宁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科学园小学率先“吃螃蟹”,成为试点学校之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江宁区中小学掀起一股旋风。“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一时间成为江宁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响亮口号。承担试点任务的科学园小学,谨慎而坚定地推进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层层考评,各项工作分解量化;学校每月考核年级主任,年级每周考评班主任、教师;当月按考核结果结算奖金……随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教师们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担忧转为理解和接受。陈宾发现,改革使教师们能够自觉、自主、自在地工作,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极大的发挥。当时有媒体报道,科学园小学的精细化考核试点工作,是对想做事的老师的一种鼓励。科学园小学的教学质量,则由5年前成立时的第28名,一跃成为全区前4名。江宁区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提升教师层次和水平,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强化编制管理,推进岗位设置的科学化,探索教师岗位工资制改革,为教师营造出了和谐的工作和发展氛围,试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2008年6月17日,陈宾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编制超员却缺教师学校如何化解》一文,详细介绍了科学园小学的人事制度改革情况。
在此基础上,科学园小学成为江宁区绩效工资改革的第一家试点单位。试点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起到了很大作用。随后,科学园小学也成为绩效工资第一家落实单位。改革过程中陈宾为所有教师设定了三种岗位:即教学岗位、管理岗位和教辅后勤岗位。通过竞聘上岗,让所有教师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2010年5月,科学园小学第三次成为试点学校,成功为为江宁区教师岗位师资管理积累了经验。三次试点,都关涉到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关涉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非常容易引发矛盾。三大试点过程中科学园小学的平稳运行得到了江宁区教育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科学园小学的试点贡献,直接为江宁区的各项相关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依据,也使江宁区教育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令陈宾校长非常自豪的是,科学园小学的教师队伍非常稳定,非常和谐。这一局面的形成,来源于陈宾的“服务理念”。自担任校长后,陈宾校长就提出了“教育服务”的理念,着力打造服务型学校:校长为中层干部服务,中层干部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而学生则要建立起“为未来服务,为国家服务,为民族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现在,江宁区科学园小学已经在服务型学校建设这一方面形成了特色体系:从管理高度上,研究与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服务型学校建设;从服务型课堂角度,运用“友善用脑”策略构建服务型课堂;在服务教师成长方面,则立足校本教研,建设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师队伍。陈宾说,我们不仅要把建立服务型学校当作课题来研究,还要将此作为工作的抓手,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中心,通过服务化的运行机制,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整合内在、外在的一切教育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心智的积极全面发展,推动教师、学校、社区共同成长。
服务型学校的打造,其核心仍然是教师。陈宾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就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陈宾特别关心教师的物质与生活环境,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陈宾要求学校所有中层干部,一般情况下,别在会议上批评教师。他反用“破窗理论”与“木桶理论”,引导管理者认识到要保护好教师的“窗户”,不要轻易地打破它,要帮助教师建立起积极情态;要引领老师们自己发现自己的短板,努力成长,成为最长的那一块板。陈宾对中层管理的精髓也集中在这里,如果一个中层干部没有表扬教师,就说明你没有发现教师的长处,也就说明你没有深入教师的生活与工作。对教师的要求,陈宾则希望,踩着铃声下班,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学校发展的实践中,陈宾逐步清晰和明确了坚持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价值取向,他在全校教师中大力宣传并强化三种意识:“学校领导树立教师第一的意识,构建为教师专业和幸福成长服务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教师树立学生第一的意识,为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发展服务”;“学校树立发展第一的意识,办群众满意的学校”。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在陈宾的周围,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中层管理班子和一支健康向上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学生发展观:学生发展的核心是和谐发展、德性发展,而个性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最高境界,服务型的学校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动机、兴趣爱好、特长、倾向性,开发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有选择的可能。而学生个性的差异、素质的多元,也将带来课程的无限与多元,带来广阔的空间,因此,学校要有“弱水三千,吾独取一瓢饮”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培育、开发、推进、成熟的渐进步骤,科学园小学构建了丰富多采的校本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开发出了别具特色的青少年机器人校本课程。
科学园小学建校之初,便引进了青少年机器人项目,由2003年一间简陋的机器人实验室,1名兼职教练,设备仅满足数名队员的训练与比赛,到2008年近300平方米的青少年机器人活动中心,2名专职教练,多名兼职教练,设备可以满足150名学生同时活动,学校机器人项目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培训与竞赛水平上,科学园小学目前已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在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中佳绩频传。
学校建立了青少年机器人活动中心,开展全员普及机器人活动,开发了《小小工程师》青少年机器人初级、中级、高级三本校本培训教材。初级教材,面向四年级学生,规定了每学期15课时的地方课;中级教材,面向提高型兴趣小组,每学期约60人左右,利用每周六的少儿艺校时间,每学期15次,每次3课时的培训;高级教材,面向专项竞赛组,专门针对省市、国家级、国际大赛,进行专项训练,实现了普及、提高、拔尖相结合的校本培训体系。结合校本教材与培训,学校还设立了机器人项目考级证书制度,按照不同水平,每阶段培训结束,对学生进行考级,并颁发奖章。
完善的课程与培训体系,全员普及与提高培训相结合,最终促进了学校机器人项目的快速发展。近三年来,学校近700人次了解和接触了机器人知识,200多人次参与了机器人项目提高训练,50多人次在省市、国家级、国际大赛中获奖。仅2007年,学校代表队先后获得省市、国家级大奖20多项。2007年10月,学校参加了在广州南沙举行的“第五届WRO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中国区选拔赛”,在15个省62支代表队的激烈角逐中,科学园小学的明晶、徐自然团队以10秒的佳绩,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亚军),取得了国际大赛资格;2008年11月,科学园小学团队赴日本横滨参加“WRO奥林匹克机器人国际大赛”,在全球24个国家与地区125支代表队的角逐中,荣获大赛一等奖的殊荣。
一所乡村小学,机器人项目从零起步到走向国际,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这也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
现在,学校基于这一特色,逐步构建了以青少年机器人项目为主打品牌,航模、计算机(绘画、计算机奥赛、计算机网页制作)为两翼,科技创新(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活动为基础的科技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金钥匙”科技工作先进学校、南京市科普示范基地、南京市科技特色学校、南京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南京市创造杯、江宁区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学校。
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
陈宾校长以坚持不懈的精神,以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开拓创新,就教育事业给出了一个70后年轻校长的思考与回答,为年轻教师树立了一个人生标杆,给了人们莫大的启示:教育,还可以有这样的演绎方式;人生还可以有这样的奋斗轨迹!
然而,江宁区教育局局长朱慧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争取做一个专家型、思想型、研究型的校长!
陈宾说,这是朱慧局长对他的希望,也是他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我们可以说,陈宾已经是一个成功者的形象。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我们体悟到的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有一个成功的实践者,才是一个成功的思想者。陈宾十多年的教育生涯至少可以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只有行非常之事者,方能成非常之人。
之所以能抵达这样的境界,陈宾认为,有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人生的思考、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然而,如果缺少了朱慧局长的引领,缺少了早期成长过程中俞晶晶、刘志春、武琼等专家的启发,缺少了朱新苏主任的关心、扶持,特别重要的是,如果缺少了王翠珠和李军校长的发现和倾情帮助,缺少了这几位校长的垂范与现身说法,陈宾的成长也就不可能是现在这样的状态。
一个校长,要经过多少思考与摸索,要经过多少思考与研究,要经过多少风雨与磨砺,他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科研型的校长!
一个校长,要有着一份怎样的教育执著,他才能将校长视为一项事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思想型的校长!
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独者的事业,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一种博大的情怀与刻苦砥砺的精神,才能成就这种薪火相传的事业,才能让自己的思考与智慧化为美丽的教育现实!
四、永远的语文教师
陈宾是一个新型的校长,是一个新时代的校长。
正像陈宾自己所说的,朱慧局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有效地解放了校长,使校长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做事,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管理与专业成长中去。
这种美好的教育生态,使得陈宾最初的也是最美丽的梦想永远鲜活:做一名语文教师,永远守望在语文的田园!
陈宾对自己语文教师的身份有一种执著。尽管现在做校长了,他还是情牵语文,时刻不忘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传授给他的徒弟。
但是,作为语文教师的陈宾,他自己知道,因为对学校行政事务与教育管理的投入了太多精力,他在语文教学上的投入少了许多。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仍然以自己高品质的语文课与教学实绩,于2002年入选江宁县第一届语文骨干教师。然而,陈宾却深深感到自己的语文教育进入到一种“高原期”:在2000年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他都感到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一直在某一个层面上徘徊。虽然他自己感觉很好,别人的评价也相当不错,但每次教学过程结束后,陈宾总觉得意兴索然,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形成自身的超越与发展。他想要突破,他急需提升。然而,他一时之间竟然难以找到突破的途径。
那一段时间,陈宾时时在思考着语文教学的突破。可巧,在他苦思冥想而无法寻找到路径的时候,陈宾去无锡观摩了北京特级教师武琼的一节课——《挑山工》。武琼的语文课让陈宾茅塞顿开,他一下子寻找到了自己教学的症结所在。
武琼老师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武琼老师特别善于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统一在美育和写作当中,她特别擅长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武老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讲小学作文,教育部还特别为她制作了3小时的《武琼专辑》在全国及东南亚地区传播。
《挑山工》一课,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武琼的语文教学特色:非常重视学生主体对课文语言和语境的内心体验、直觉判断,追求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心的参与”和“情的共鸣”。在引导学生感悟这方面,武琼给了陈宾许多有益的启示。同时,也引导他在新课程背景下辩证思考接受性学习与发现性学习之间的平衡。陈宾体悟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而是对讲的要求更高,讲授仍然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有效教学方式,但讲的重点已发生转移。像武琼的这一节课,问题由学生提出来,教师引领学生在反复阅读文本中寻求答案,获得感悟。武琼是用“话——画出来,画——说出来”的方法,实现知识教学与方法教学的有机整合的。
武老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去寻求文本所给予的丰厚绵密的感觉。这节课上教师讲得也不少,但讲的主要不是教学的具体内容,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学习,同文本、作者、老师、同学进行着平等的对话。武老师还较好地处理了“训练”与“感悟”之间的关系。前面的画、评、说、比、问等环节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都得到了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了挑山工工作的辛苦,为下面学生感悟出挑山工话语中的哲理打下基础。短短的四十分钟,武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感悟了文本的精妙语言,而且不忘授以学生阅读的方法,令学生受益终生。
武琼老师的课给了陈宾莫大的启发。在武琼的启发下,陈宾的语文教学终能别开生面、别出心裁。也正是从这个时候,陈宾的语文教学走向了一个新的境界,《诚实和信任》、《云雀的心愿》等好课,便是这种思考与嬗变的结晶。陈宾也因此先后获得区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的称号,并跻身科研先进个人的行列。
陈宾在学校还担任几个语文教师的师父。他的弟子谢华美现在也已经成长为江宁区学科带头人。从2003年调进科学园小学起,陈宾就与谢华美结为师徒关系。她每次上课,陈宾都要去听;每次公开课前,他都要和谢华美老师一起讨论上课的情况。好些次,他都因为帮助谢华美老师改稿而忘记吃饭。
科学园小学的师徒结对是江宁区教育的一道风景。在科学园小学,师徒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小,有时候甚至出现年龄反差的情形。在陈宾的引领下,为师者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是名师,是骨干,就有义务引领同学科老师向前。
举陈宾自己的例子:有一次,陈宾在泰州参加一次教育科研活动,就在这个时间点上,徐萍静老师要代表学校参加片级教学公开赛。她拿到的课文是《黄山奇松》,在与同行进行讨论时,总觉得没有抓住教学主线,也没有能形成教学感觉。这种情形下是无法形成课堂教学高潮,无法形成师生对话与文本对话的。徐萍静无奈之下,打电话给陈宾,希望陈校长赶紧回南京。陈宾一听,二话没说,交代同伴认真与会,带回会议精神,自己驱车回宁,到学校时已经五点多钟了。陈宾听了同行们发表的意见后,这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黄山奇松》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语言感觉。课文中有几个关键词,应该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而不是把思路仅仅放在“迎客松”上。对迎客松的姿态,固然要以形象来呈现,但教学要摒除这些花架子,不要让语文课成为表演课,而是要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孩子们读懂课文。语文课就要体现语文的本质特点,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精神内容,并在此过程中体悟一篇文章的人文精神,不断积累,不断习得,然后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陈宾认为,这篇课文,要解决的恰恰是陪客松与送客松,难点与重点都要在这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独出机杼、别开生面的效果。
还有一次,陈宾到宜兴参加老朋友马晓洪的“首届真教育实验研讨会”,提前退场,但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到了学校。是因为徐萍静老师参加江宁区教学公开赛,好些老师给了她点子,她仍然没有感觉,于是,不得已她打电话给陈宾,希望陈宾校长回来帮助她。陈宾一早起身,十点钟回到学校,给徐萍静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徐萍静顿时打开了思路,形成了自己的教案。参赛中,徐萍静的课获得江宁区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陈宾对语文教学的感情,于此可见一斑。而陈宾将自己从王翠珠校长和李军校长那里所得到的教育精神,也正是通过语文教学的关系,传承给了从后面赶上来的年轻人。
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陈宾的教育经历并不复杂,总共才在两所学校任过职。满打满算,也才十六年。然而,正像他本人讲述许红梅的成长故事一样,他是缩短了、加快了成长周期,才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校长的。
而这缩短的周期里,有多少汗水,有多少辛劳,有多少青灯黄卷相伴的风雨晨昏,有多少寂寞难熬的黑暗中的摸索与思考,需要多少智慧去领悟教育之道,只有陈宾自己知道。同样,要成就非常的事业,需要哪些非常的德操、才情和辛劳,也只有陈宾自己知道……
而我们知道的是,年轻校长陈宾的路还很长很长……
(宋翔、钱光明和秦观路三位同志对本文有重大贡献,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