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错位”的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拯救“错位”的爱

邵述尧

甘肃省宁县县城幼儿园745200

爱是人的基本情感的表达方式,扭曲的爱,错位的爱,是人类社会的常见病症之一。在教育这块充满爱心呵护的园地里,教育之爱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因为教育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建设的系统工程,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公平均衡发展是关乎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热点问题。即促进地域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公平发展,使受教育者得到一个均等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然而,如今农村学前教育的状况又是如何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策略,科学谋划,解决问题。

一、孩子成长环境的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合理解决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1.孩子家庭成长环境的错位,是造成孩子畸形成长的温床。

孩子出生不久,父母就把子女托付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则出外谋生创业,追求财富,孩子监管成长的责任完全由外祖父母或祖父母承担,而这些老人文化素质层次较低,他们只知道给孩子提供生活必需品,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吃喝不缺、开心快乐,在孩子成长的启蒙教育问题上,不闻不问,从小不教孩子学做人、学做事,甚至对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全程包办;有些老人把孩子当成自己寻找开心的玩偶,所以,孩子到了上学前班的年龄,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事事依赖家人,导致上学还要家人全天陪伴。有的孩子连事物的颜色、大小、多少也不能分辨清楚,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姓与名,可以说这些孩子是在家庭教育的真空中成长起来的。有些长辈一味地对孩子娇惯溺爱,把孩子当成“小公主”或“小皇帝”一样供奉,孩子们要什么就给他们提供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有的家长一遇到风霜雨雪或天气变化,就不让孩子去上学怕孩子吃苦受罪。这样从小在温室中成长的孩子很难经历风吹雨打的锻炼,一旦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畏葸不前,拈轻怕重。在心理素质上,缺乏爱心,表现的自私,常常因小事而与同伴或邻里引起争执和事端,致使左邻右舍关系紧张,矛盾重重,也为社会造就一代新人,埋下了一颗深深的隐患。

2.孩子社会成长环境,是造就孩子畸形成长的“温室”。

在农村大部分孩子由外祖父母或祖父母照料,他们既要操持家务,又要忙于应付社会上的各种事务,还要侍弄地里的庄稼,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农忙时,带孩子去田野玩玩闹闹;农闲时,带孩子去探亲访友,从不让孩子动手动脑参与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孩子甚至到学校不会打扫卫生。在社会上,这些老人忙里偷闲去打牌,也带着孩子;有些家长去营业性舞厅酒吧也带着孩子,试想一想,这又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印象,久而久之,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就会侵蚀孩子幼小的肌体。在人群中,孩子的长辈把孩子当成开心果,给他们教一些污言秽语或一些不良行为举止,这样就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精神“鸦片”,使孩子从小就成了社会的受害者,所以,社会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温室效应。

3.学校成长环境,是造成学生畸形成长的“无土栽培”。

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有的不够入学年龄)则认为给自己创造了宁静安逸的休闲氛围,自己可以得到彻底“解放”,自己想干点什么后面也不会有了“尾巴”,可以放开手脚,实现自己的家庭梦想。学校却成了教书育人的主战场,孩子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学会做人、行为习惯成了学校和老师的主要责任,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而农村基层学前教育的老师主要聘请于农村,他们熟悉农村生活,工作热情高,能吃苦受累,耐得住寂寞,但他们的文化程度、学识水平、职业道德却令人担忧,虽然受过一定的教育,但并非师范类教育专业毕业,对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方式和教育规律,知之极少或一知半解,只能边学边教,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士生土长的教师待遇低,主管部门也不重视考核,他们的心理极不平衡。再说各个学校的教科书也不统一,难易程度不同,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而这些招聘教师上课既无目标、重点、难点、关键,作业胡乱应付,有时不做,有时做一点,期中期末也不测试。学校领导认为这些孩子不是正式学生,也不做具体要求,疏于监管,只要家长付出了一切,对学习状况从不过问。农村学校文体类人才缺乏,很少给孩子教唱儿歌,很少组织孩子娱乐游戏,过早扼杀了孩子教育的天性,使学前教育大打折扣,形同虚设,孩子早早地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造成了孩子畸形成长的无土栽培。

4.管理体制的真空,是造成孩子畸形成长的暖春。

教育管理部门虽然设立了相应的幼儿教育管理机构组织,但主要管辖直属幼教学校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没有把管理触角延伸到村组基层及其农村学校附设学前教育,没有进行教材教参集中统订统购,没有对从事学前教育的人员进行招录聘用,没有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督查等工作,乡镇学区也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因而造成农村学前教育处于高位真空的放任自流状态运行,这就造成了学前教育的暖春效应。

二、农村学前教育,应改变人民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理顺教育体制机制的弊端,加大政府对教育的保障投入力度

1.改变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中的分散聚居现实,革除理念上的陈规陋习,消除贫困状况,拓宽家乡创收致富途径。

孩子一出生,可由父母带往打工地生活,既培养了孩子的亲情感,又避免了隔代教育带来的不利因素,而且增长了孩子的见闻,也可以让父母自主在家乡创业,增加教育几率,让他们承担起监管教育孩子的责任;其次,国家也可以通过设立托儿所,派出幼教专业人员,由国家支付建设费用和人员工资,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也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小康社会的推进,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增设村组文化服务场所,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孩子家长进行服务培训,主要关于子女教育问题。此外,要发挥农村“农家书屋”的作用,让家长和孩子能以书为件,密切接触,以群众喜同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推动乡村乡风文明的建设,使他们的思想行为进一步规范,人文境界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法律法规的普及,有利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成长环境的改变,为孩子顺利融入学校学前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可以把学前教育纳入正常运行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只要是适龄儿童都可以享受国家的免费政策。同时,可尝试建办一批寄宿制学校,让年长的教师做后勤服务,管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的成长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周末或节假日让孩子与家人团聚,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少,学生数量明显下降,这样可解除社会、家庭的后顾之忧。另外,尝试在临近村组配备校车接送,这可以解放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开辟了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3.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体制创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有力保障。

教育管理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有效地向空白园地和管理真空地带涉及,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措施,以学生入学审查、教材教参统购、教师录用招聘、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学业测评、年终评优选模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督查管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时限要求,促使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之中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投入一定资金,购置必要的谈书仪器、文体体材,使孩子觉得快乐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快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办一个人民满意的教育希望工程。此外,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想方设法解决学前教育农村学生营养早餐改善计划,改变目前营养早餐“吃的吃,看的看”的不良现状,使教育的爱回归本位。在教师聘用上,要坚持“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指导思想,把那些有德行、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招聘到学校学前教育岗位上来,决不能任人唯亲,使学前教育再度瘫痪,只有这样,农村学前教育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而学前教育则是孩子步入人生阶段的启蒙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不固,教育这座惠及亿万人民的大厦又安能稳如泰山呢?“庄稼歉收是一茬”,而教育的歉收又是几代人能补救的呢?只要各级部门联合行动,多管齐下,上下配合,同心协力,一定能为农村孩子的成长点亮一盏人生起步明灯,让错位的爱、扭曲的爱,返璞归真,为爱的教育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