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山区聂庄中心校西大夫庄小学,河北邯郸05600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不断追求高效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而小学教育作为中高等教育的基础,只有保障小学教育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保证其教学质量,才能促使中高等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并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小学教育的个性化定制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县域小学的教育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当前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时代下,改变县域小学教育资源不平衡、教学效果较差的现状就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合,以实现资源的广泛性获取,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此,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县域小学教育融合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读者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县域小学;教育融合;模式探究
引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时效性,发展学生个性,是当前县域小学教育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依然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评价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县域小学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应试能力的过分追求,使得小学生针对文化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和厌学心理。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师生之间互动联系的稀少性,使得学生学习处于较压抑的环境中,学生依赖于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差,被动学习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导致县域小学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信息技术与县域小学教育教学的相互融合,则可以为县域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被打开新的大门,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县域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小学教育教学是中高等教育的基础,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强化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保证县域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广大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加以足够的关注。但是就目前而言,县域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对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融合模式的构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除了上述传统教学观念、应试教育思想比较根深蒂固以及教学方式较单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收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县域小学教育非均衡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而导致县域小学出现非均衡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不管是在教师队伍素质力量,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空间资源配置,都比较落后较发达地区的小学,最终使得县域小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即便国家针对学校教育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县域小学教学得到国家极大保障和支持的情况下,县域小学依然存在的部分问题,如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使得其教育资源分布依然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则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科学的教学资源,所以县域小学融入信息技术,十分关键。
2、当前信息技术在县域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相互融合,打造“互联网+”的教育新模式,是实现县域小学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的现实问题,意义重大。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了教学方式创新的同时,还通过网络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造了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趣味性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尤其是信息技术支持下,可以改变教育资源较落后的情况,缩短城乡小学之间差距,促进县域小学与城市小学教育的均衡性发展。
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然后就是计算机辅助学习,最后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深度融合。而想要实践信息化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则必须要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以教师为主导,针对学生以引导、启发、组织和调控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创造性的提高。总之,信息技术与县域小学教育融合模式的构建,就是为了实现信息化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互结合,重视两者关系的和谐性,进而以多样化、针对性强化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解决现实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达到教学效果改善和学习效能提升的目的。
3、构建信息技术与县域小学教育教学融合模式的对策分析
3.1充分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基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构建县域小学教学模式
构建信息技术与县域小学教育融合模式,首先,必须建立在县域小学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资源以及技术,促进县域教育教学的发展,尽最大可能缩小城乡小学教育的差异性;其次,要帮助教师,引导教师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学生出发,有针对性的应用信息技术,以此来充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创新能力,促进县域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最后,联合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构建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校要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信息资源库,构建一个网络化的教育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库;而教师则是充分利用网络化教育教学平台和资源库,采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去进行课堂的答疑、实践教学以及课外的培养,但要注意,要做好相关的课堂教学观察纪录,以便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反思中,查漏补缺;而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外,还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学习,提前学习,则课堂时间用于交流探究。另外,学校和教师要应当重视与家长的合作,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交流,实现家园共育。
3.2适时评价,动态调整
构建信息技术与县域小学教育教学融合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学生存在网上学习的情况,而小学生的年龄小,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合作,抓住学生的监督和评价。而线上的测验评价也是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模式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并结合自身的教学观察和家长的评价反馈来综合性的评价学生,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评价的内容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重评价,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其次,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及时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重视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及时调整,改进教学。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县域小学教育教学融合模式的构建,就是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形式,充分确立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加强重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强化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宝波.浅析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进一步推动的策略[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06).
[2]王家勇.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