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谢明志朱远江叶志莉

(1四川省西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西昌615000)

(2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对象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产妇予以无镇痛分娩,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0级、1级疼痛产妇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χ2=9.637,P<0.05);对照组剖宫产12例(37.5%),观察组剖宫产4例(12.1%),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7,P<0.05)。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可行性;镇痛程度

【中图分类号】R7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47-02

分娩是人类自然的生殖繁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生理过程,但是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不断收缩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给产妇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娩的难度[1]。研究表明,在分娩早期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麻醉,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疼痛以及增加阴道分娩机率,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小[2]。本研究中以65例产妇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可行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的65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妇产科于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产妇,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对象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现将产妇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2±3.1)岁;孕周:29~40周,平均孕周(35.2±3.1)周;其中初产妇19例,经产妇13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9±3.5)岁;孕周:30~40周,平均孕周(35.8±3.5)周;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3例。所有产妇经检查均为单胎,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产妇。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生育史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无镇痛分娩,需做好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助产士做好陪伴予以产妇精神鼓励。

1.2.2观察组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具体操作方法: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并宫口>1cm后,产妇提出分娩镇痛需求即可开始实施麻醉。指导产妇排空大小便,保持侧卧位,取L2-3或L3-4(首选)椎间隙用DuasafeTray包(B-D公司,苏州)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置入25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见到脑脊液后注入罗哌卡因2.5mg+舒芬太尼2.5ug混合液2ml,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s,取出腰穿针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改平卧,调整麻醉平面在T10以下。腰麻作用开始消退(蛛网膜下腔注药30~45min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试验剂量(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5%的利多卡因)3ml,观察3~5min,排除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经PCEA镇痛泵注入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ug/ml混合液(参数设置:首次量6~7ml,维持量5ml/h,PCA5ml/h,锁定时间15~30min)。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WHO产妇疼痛标准对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判定标准:0级:无痛,能够安静的配合医生进行分娩;1级:轻微疼痛,产妇可忍受配合分娩;2级:中度疼痛,勉强忍受,但不能合作分娩;3级:重度疼痛,患者完全不能忍受,无法正常进行分娩。②记录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包括阴道分娩、经阴道助产、剖宫产。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年龄、性别)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0级、1级疼痛产妇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χ2=9.637,P<0.05)。见表。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对照组产妇32例,阴道分娩5例(15.6%)、经阴道助产15例(46.9%)、剖宫产12例(37.5%);观察组产妇33例,阴道分娩11例(33.3%)、经阴道助产18例(54.5%)、剖宫产4例(12.1%)。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937,P<0.05)。

3.讨论

分娩是指从产妇出现规律性子宫收缩到胎儿、胎盘被娩出的整个过程,根据分娩过程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程,一般来说第一产程耗时最长,是主要的宫缩过程,为打开子宫颈口顺利分娩做准备,第二产程是经阴道将胎儿娩出的过程,第三产程为胎盘娩出过程[3]。第一产程之前产妇会出现轻度的宫缩不适,犹如经期子宫痉挛一般,在随后的第一产程直至生产完毕时,疼痛的强度逐渐增强,整体而言,初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显著高于再产妇。分娩疼痛无形中给产妇带来了精神压力,导致分娩难度加大,难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现象常用发生[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分娩要求的提高,无痛分娩术在临床中得到实际应用,临床常采用硬膜外麻醉,但是该麻醉方法对盆腔神经丛阻滞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当产妇出现规律的宫缩后行腰-硬膜联合麻醉能够弥补硬膜外麻醉的不足,减少产妇释放儿茶酚胺以及防止不协调子宫收缩,且麻醉起效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感觉神经、交感神经的阻滞,肌肉也能保持一定的松弛度,便于产妇配合分娩。麻醉中采用布比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经观察发现对人体的中枢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对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效果突出,麻醉时间长;罗哌卡因是单一对映结构体(S形)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可局部浸润麻醉,不仅能够满足中小手术麻醉的需要,还能为全身麻醉术后提供镇痛[5]。本研究观察组产妇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0级、1级疼痛产妇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剖宫产率下降,表明在分娩过程中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提高产妇对分娩的配合度,增强自然分娩机率。刘志明在《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研究中,认为在产妇出现规律的宫缩后行腰-硬膜联合麻醉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生理疼痛以及提高对分娩疼痛的耐受性,且麻醉药物对母婴健康影响小,安全性及可行性高,与本文研究成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志明.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35+37.

[2]周家影.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9):49-50+53.

[3]周宪.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9):77-78.

[4]杜衡.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7):44.

[5]林有梅,香效明,吴小芸,等.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