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探讨

陈利锋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学生

数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和“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联系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笔者在数学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在实施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时,笔者主要采用四大教学模式:讨论交流模式、实践活动模式、探究发现模式、复习总结模式。

一、讨论交流模式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上课做什么?学生就要讨论报告,不是一味地听讲。教师指导订正,不是一味地讲解……在这样的场合,教师就犹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思维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实践活动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片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据抽象思维与双手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片区域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因此,动手实践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模式。在职中数学教学中更应该尽量创设各种机会、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亲自动手实践操作,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边观察,边讨论来获取新知。

案例2.在学习“椭圆的定义与性质”内容时,我布置同学带好长约30cm的与50cm的两根细线,准备几粒图钉,在课桌上铺好8K白纸,先让每位同学用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绕紧铅笔,旋转一周,同学们画出了一个图形——圆,归纳引出什么是圆(引入过程),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椭圆的例子,学生思维活跃想到很多:椭圆形餐桌、哈密瓜剖面图、马桶盖……再让学生动手实践,怎样画椭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图钉固定两点F1、F2,使得F1、F2两点间距离小于细线长,再把细线两端固定在F1、F2两点用铅笔端拉紧细线滑动一周,观察留下的图形——椭圆,学生可以变动F1、F2位置,调节|F1F2|长度,多画几个图形得到的椭圆有的扁一些,有的相对圆一些(为什么?留着以后解释)。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椭圆的定义,思考动手实践活动中固定F1、F2细线长度不变等这些与椭圆定义中的哪些相对应,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去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学生就不觉得那么乏味了。

三、探究发现模式

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去理解数学学科的概念及本质。通过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怎样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

案例3.在学习三垂线定理时,笔者带领学生先复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性质、斜线、垂线及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等概念,让学生准备好三角板、直尺、几支铅笔等教具,对这样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问题1.若直线l与平面α垂直,那么平面α内的任一直线都与l垂直吗?平面α内的任一直线都与面α的斜线垂直吗?

问题2.将三角板垂直放于桌面,一条直角边放在桌面上,那么平面α内是否存在与三角板斜边垂直的直线?若有,有几条呢?

问题3.平面内的直线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该直线就可以与三角板的斜边所在直线垂直。

学生多次演示,调整教具进行探究,回答上面的问题就简单直观易于掌握了,从而归纳得出三垂线定理。这些教学内容完全是通过几个环环相扣的阶梯式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而不是老师强加硬给的。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就主动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研究之中,符合职业中学学生的认识规律,也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复习总结模式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的认识结构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在一章一节或阶段性内容学习之后,必须对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弄清各章各节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反思、总结、归纳,他们不仅看到了自己认识的不全面,思维无条理性,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找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入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总之,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弱化过繁、过深的数学理论,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样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

(作者单位:山西省榆社县职业中学0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