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土地整理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150200
摘要:土地整理是一个涉及面广、长期艰巨的任务,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略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才能真正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才能使土地整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对此,本文将对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应,影响
我们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为了使耕地总量的动态能够平衡,对土地进行可持续的运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土地整理。在施行土地整理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要对自然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要与我们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相符合。那么在实施项目的进程中怎样才能使生态、社会、经济的效益协调发展就成了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1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对土地的需求及利用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使得土地整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由于土地整理工作起步较晚,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1998年原国家土地局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郑拥军认为,科学的土地整理概念应该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不合理、不充分、混乱现象进行调整、改造、理顺、综合整治的过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2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工作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为了全面整合实际工作,就要从多个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阐释和分析。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土地整理过程是突破传统结构建立新平衡的过程,这就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资源、土壤资源、植被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充分认知相关影响因素,才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构更加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整理标准体系。
第一,土地整理对水源的影响。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生物措施,都会对水文结构形成影响,尤其是区域内水源的分配效果以及水环境的基本质量,这也是造成安全隐患和威胁的关键点。
第二,土地整理对植被的影响。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必然会对植被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产生制约,植被的砍伐以及迁移都会对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第三,土地整理对土壤产生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最直观的影响因素就是土壤,不仅会改变其原有的结构,也会对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等产生不可逆的破坏,甚至会造成土壤污染问题以及土壤推广加剧问题等,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约束,否则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生态过程。
第四,土地整理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其影响大气污染以及小气候过程,会造成区域内大气环境不达标的情况。
第五,土地整理会对敏感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组分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部门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就会对生态系统或者是人文景观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形成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3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3.1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对生态环境基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效应,例如在土地平整工程中,其对生态环境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土壤侵蚀度的影响,其主要改变区域内的地貌情况,尤其对坡度的改变对土地侵蚀具有重要影响。坡度控制在5º以下则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侵蚀现象,由此可见土地平整工程中对坡度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土地侵蚀状况;其次为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在土地平整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型机械,会造成土壤板结或熟土层破坏,从而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土壤自身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平整过程中措施的不同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最后为土壤面蚀的影响,土地整改工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个季节,属于少雨季节,从而受到土壤面蚀现象威胁较大,并且面蚀损失的多为肥力较强的表层土。
3.2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环境效应
土壤整理后会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在农村土地整理后,耕地和交通用地均呈现增加趋势,并且土地类型相对减少,很多分散的土地被规整综合利用,其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未被利用土地开发带来的生态效益,在其开发过程中对未被利用土地的地形、地貌等要素产生影响,荒地等未被利用用地的开发必然会导致其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灌溉方面也会造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变化;②交通用地造成的影响,增加交通用地必然会导致噪音和废气污染增加,同时交通用地本身建设过程中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也会在相应条件下出现物种入侵等现象;③土地类型减少造成的影响,土地类型在整理后呈现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的异质化程度,导致土地抗干扰能力下降。此外,单一连片种植也不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供给,降低土壤质量。
3.3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
经过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呈现规整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碎片化发展的模式,对生态环境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在农村土地整理后,其景观格局发生较大范围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廊道格局变化对动物生态产生一定影响,如果遇到生态敏感区会对动物,尤其是两栖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第二,格局的变化会提高区域内部美学价值,土地在整理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调整,而是根据具体的规范化条例进行,因此在整理后土地格局呈现出规整化趋势,农村景色、农业田园景色及相应的水文、土壤、植被要素共同组建成了独特的景观。
4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何客观评价这种生态效应,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当前,有学者通过土地整理后整理区的景观结构、景观功能的评价分析了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利用景观生态评价方法研究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从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运用GIS和景观指数,对土地整理后的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价,发现土地利用斑块呈现出数量较少、面积较大、大小变异不显著的特点,表明土地整理在减轻景观破碎化的同时也降低了景观多样性。
综上所述,经过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可见土地整改的环境效益较为明显,因此在土地整改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土地整改的良性作用,促进我国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鹏.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7年26期.
[2]田瑞青.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年2期.
[3]夏军.浅谈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年25期.
[4]倪晟.关于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7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