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吴伟

岳池县人民医院吴伟患者在进行手术前,由于陌生的环境、医护人员、麻醉方法和开刀方式,往往会产生各类负面情绪,其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操作从而导致手术质量下降。因此,对该类患者进行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患者在手术前产生的负面情绪包括担心、焦虑与恐惧、不耐烦和烦躁。具体表现为:①担心。该类患者多是初次进行麻醉和手术,会担心麻醉的安全性,担心手术会导致今后健康情况受损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往往处于心理低潮阶段,医护人员任何不恰当的行为和语言,都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造成巨大的影响,产生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②焦虑、恐惧。术前焦虑和恐惧是多数患者都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是患者对麻醉、对疼痛的恐惧造成的过度敏感。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处于焦虑、恐惧状态时,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生拮抗作用,就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现象。过度的恐惧与焦虑情绪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巨大的风险。③烦躁、不耐烦。少数患者存在多疑、易激动的性格,会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医护人员若解释不恰当,或者给予患者的帮助达不到标准,就会造成患者情绪波动较大,产生烦躁和不耐烦的情绪。对于负面情绪患者,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

术前麻醉科普是指医护人员酌情将麻醉目的、麻醉方式、麻醉使用药物、麻醉部位以及麻醉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不适等情况,以耐心、恰当的方式向患者具体说明。同时,患者若对其中环节有疑惑,医护人员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答疑。医护人员在此过程需注意沟通的方式与口吻,消除患者顾虑,取得患者信任。

心理干预是医护人员通过沟通的方式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其方法包括:①评估患者状态,尝试建立联系。医护人员在术前应及时且全面地掌握患者状态,包括其病情、手术方式、心理状态等,针对性地建立心理干预方案,同时寻找与患者的共同话题,尝试与其沟通。②合适的语调与口吻。护理人员在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时,应采用温和、坚定的语调,同时注意口吻不能太疏远,以平等关系安慰、鼓励患者,帮助其放松身体和心情。③细致且针对性地解释。医护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答疑需要做到细致全面。此外,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进行解答,防止加剧患者不良情绪。④借助科普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往往会与医生的理解产生冲突,医护人员可以借助相关科普资料、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宣传,以此帮助患者对病情有基本了解,对医生产生认同感。⑤与家属共同疏导。很多患者会存在不听医护人员劝告的情况,此时,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向其介绍手术安全措施,减轻患者家属不安感,让其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家庭的支持与鼓励。

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是必要的,其实施意义在于:①稳定生命体征:手术是一种常规治疗手段,但其对于患者也可以说是应激源。当患者知道要进行手术后,往往在生理和心理上会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患者生命体征产生波动,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若不加以控制措施,轻则影响手术过程,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患者采取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力,减轻负面状态的影响。②减少药物用量。由于麻醉会使患者产生轻度疼痛、异物感以及相关不适症状,医护人员在麻醉前进行麻醉科普,可以提前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高配合度。此外,患者产生的疼痛也能有所缓解,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③减少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当患者得知需进行手术时,常会出现担心、焦虑和恐惧、烦躁和不耐烦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会降低患者免疫力,影响手术以预后效果。因此,术前良好的沟通可以使得患者信任医护人员,避免术后的应激性反应,有效引导负面情绪。④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耐心、详细地对患者进行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

综上所述,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对其进行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对手术造成的影响,同时可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必要的医疗手段。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