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梯形的认识

吴艳玲李明伟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小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数学教学能手

课标要求及分析:

《梯形的认识》与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第二学段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有关。本节课与“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梯形”有关。

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学习水平为理解;学习内容是梯形。

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习了平行与垂直的知识,了解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教材通过主题图提供丰富的生活原型,从这些生活原型中抽象出梯形的几何直观图,从直观到抽象,抓住图形的特征来建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梯形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认识特征、接触模型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对图形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体打下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平行、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

劣势: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对梯形虽然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但仍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学生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高上学生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梯形”。教材分析中指出:“梯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分析中知道学生初次接触梯形,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认识梯形的高。

根据课标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的高的概念。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找到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认识梯形的高,学习画梯形的高。

2、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流程:

一、由课件演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重叠,引入新课。(预设时间3分钟)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部分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是什么图形?重点观察重叠成的四边形。知道这样的四边形叫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平面图形。(板书课题:梯形的认识)

【点评:从两种熟悉的几何图形重叠入手,引出新的图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新知的兴趣。】

二、掌握梯形特征,形成清晰表象。(预设时间24分钟)

1、感悟梯形特征。

(1)观察一下这些梯形,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它有什么特点?(学习方式:同座讨论)

结论:四条边,四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你怎么肯定这组对边一定平行,另一组对边一定不平行?

引导发现:这些梯形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得到,在平行四边形上的这组对边一定平行,在三角形上的这组对边一定不平行。

到底什么样的四边形,才叫做梯形?(交流讨论)

讨论得出: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生活中的梯形。

你在生活中见过梯形吗?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常见梯形。

【点评:教师在对梯形特征的研究中,努力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立梯形表象过程中,学生不断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比较,加深两种图形之间的区别,也为学生沟通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做好铺垫。】

2、学习梯形各部分名称及作高。

(1)课件出示一组图形。学生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梯形?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汇报,对有争议的图形进行讨论。)

梯形有哪些组成部分?学生看书自学后,课件出示梯形各部分名称。

观察讨论:这些梯形的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观察得出: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你能确定哪条底是上底,哪条底是下底吗?(在练习纸上标注梯形各部分名称。)

(2)认识梯形的高。

你觉得梯形的高在哪里?你会画吗?(讨论什么是梯形的高。)

学生先试画,再引导观察课件和老师示范演示。学生再独立练习画高。

练习反馈,你能画出多少条这个梯形的高?你能画出多少种高?引导发现:梯形的高有无数条。

【点评: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仍然利用这组梯形,师:你能在这些梯形中找到一些特殊的梯形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学习方式:四人小组讨论。)组织学生汇报。

了解直角梯形的特殊性:腰垂直于底边,同时也是梯形的高。有两个直角。

了解等腰梯形的特殊性:两腰相等;是轴对称图形;底角相等。

【点评: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教师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三、练习巩固深化。(预设时间10分钟)

1、判断题。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在直角梯形中一共有两个直角。()

(3)梯形的高只有一条。()

2、课件出示:已知a//b,你能找到几个梯形?用4个顶点字母表示梯形,在练习卡上写一写。

思考1:你怎么肯定这些都是梯形?思考2:这些梯形形状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什么是相等的?

3、课件利用几何画板出示题目。梯形上底不动,下底进行变化以后,还是梯形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点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四、课堂总结。(预设时间3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学的梯形与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它们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呢?课下试着用图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节课讨论。

【点评: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利用课下的思考升华学生的发现能力。】

总体点评:

几何直观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它既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课上在对梯形特征的研究中,教师努力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采用把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引入,建立梯形表象。学生不断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比较,加深两种图形之间的区别,为学生沟通四边形之间联系做好铺垫。

2、教师本节课选定了三类习题,而每类习题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先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得到的四边形来探究梯形的特征,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梯形的特征后,寻找和体会生活中的梯形;再从判断一组图形是否是梯形开始,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并通过找特征认识两种特殊梯形,进而认识到其底、腰及高的特殊性;最后借助多媒体,适度地变换课本习题,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四边形的关系。这样从静态地找梯形,到动态地观察图形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数学思考力。

3、每个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