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五华县委党校,广东省梅州市514400)
摘要:新时代呼唤新理念,习近平向来非常重视斗争精神的发挥,并在多次场合及讲话中强调其重要性,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主动去经受严格的思想、政治以及实践上的锻炼,将斗争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思想中、行动中。当前,积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敢于和一切危害我国政权稳定和利益的思想及行为作斗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斗争精神;党员干部
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就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作重要讲话,这是他自十八大以来关于斗争精神的又一次重要讲话,讲话科学回答了斗争精神的科学内涵以及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增强斗争本领作了细致阐述,既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是新时代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向全党全国为实现伟大梦想所发出的动员令,对如何进一步解决新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斗争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斗争精神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包含着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斗争性与统一性是事物存在的常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包含着对立和统一,两者之间在相互依赖的同时而又相互斗争,斗争精神是关于客观矛盾状态的体现,是对立思维的一种展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说:任何社会总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冲突与斗争中,实现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然而,这个世界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要想打破原有的对立面,从而实现社会更替,绝非易事,必须引入斗争精神并进行斗争实践才能尽可能迅速地加快这个进程。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和艰辛,正是延续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事物要发展就必然会有矛盾,包括来自事物内部旧有力量的阻碍和外部不同环境的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因此,没有斗争就不会有进步,只有继续发扬和保持斗争精神才能进步和发展。
(二)斗争精神反映了中华儿女敢于突破的民族气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比世界曾经赫赫有名的其它国家,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从未中断过文明的国家,历经83个朝代,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后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思想及文化并存中历经曲折动荡,面临多次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却始终屹立不倒,并创造了四大发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盛世王朝,开创了让世界震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取得了今天瞩目辉煌的成就,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沉淀在中华民族血液里不断追求自我突破的斗争精神。
中华儿女从来就敢于斗争,敢于突破,善于探索促进人类进步的方式方法,积极追求指导经济社会进步的先进思想,千百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无数次真理大讨论,进行了无数次治国兴邦的革命尝试,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取世界人类文明智慧的精华。从古代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思想,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到走上今天的复兴之路,每一步都充满坎坷,每一步都布满挑战,既有来自内部封建思想的禁锢,又有外部世界潮流的冲击,稍不谨慎都将消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然而,中华民族从来都不固步自封、不自甘落后,而是勇于在突破中开放,在开放中不断突破,以一种中国式的斗争精神展现着属于中华儿女特有的民族气概。
(三)斗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革命的品质
共产党人是为斗争而生的,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生来就是为了解放全人类,为了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高度自由的共产主义。从这个意义上,共产党人就是以斗争为生存哲学,但共产党人并不是毫无章法地斗争,而是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以及科学的行动纲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反对的是一切阻碍社会进步、人类解放的不合理的制度、体制、思想观念和行为。
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人就以革命的形式建立了政党取得了政权,给各种封建势力、大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以有力的打击,他们不畏强权,不惧力量悬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再以革命的形式解开束缚人类社会发展的枷锁,进行艰难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克服各种困难,走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光明道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取得了伟大胜利,但任重道远,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他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敢于革命的品质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坚韧的斗争意志,将斗争进行到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所在。
二、习近平关于斗争精神的重要价值
(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习近平关于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讲话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次传承,正如每一种先进理论的产生都必然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习总书记关于斗争精神的讲话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的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久经磨难、历经风雨,在列强面前,不畏强暴、不惧艰险,一路走来,将斗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实行改革开放到今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当初的贫穷落后到今天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用斗争精神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斗争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继续发扬和传承斗争精神,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中国共产党稳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当注重发扬斗争精神,并把它作为革命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写进了《共产党宣言》,其中32处使用了“斗争”一词。恩格斯如此评价马克思:“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要义,中国共产党人将这一精神要义与中华人民自强自立的民族气质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取得胜利之后,继续发扬斗争精神,进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实践证明,发扬斗争精神,是我党安身立命、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稳固政权,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没有斗争精神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新时代。习近平关于斗争精神的重要讲话,是对革命先烈斗争精神的新时代阐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斗争精神的进一步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动力。当代共产党人必须具备斗争精神,以过硬的斗争本领,在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让我党始终成为最善于为人民谋幸福的党。
(三)是中国共产党人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当今世界国际形势严峻,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涉及的新矛盾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周边环境复杂敏感,给党的建设和长期执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斗争实践已经形成,此项历史任务异常艰巨,所以习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张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任务是艰巨的,过程是漫长的,问题是复杂的,要想完成,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正是习近平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基本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着如此准确的科学判断和敏锐洞察才有了习近平新时代关于发扬斗争精神的深度分析,为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基于此,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乐、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只有积极发扬斗争精神,我们才能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应对难度不一的挑战,解决多种形式的矛盾,最终完成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三、正确把握习近平关于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
(一)必须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习近平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要对“五个凡是”进行坚决斗争。明确新时代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斗争的领导力量以及必须进行斗争的具体对象,这个领导力量必须是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必须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如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都发生动摇,那必然会危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必定会引发整个国家的政治风波和社会动乱,届时,再宏伟的蓝图都将戛然而止,而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也将付之东流。
习近平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跟所有一切动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新时代主要危害党的地位和国家发展的风险挑战主要突出在这“五个凡是”上,这“五个凡是”所带来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必须作坚决的斗争,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失败极可能意味着亡国亡党,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只有做到了这个前提,稳住了这个立场,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经得起各种重大斗争的考验;否则,方向、立场跟原则都错了,那所作的一切斗争都毫无意义。
(二)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关于斗争精神的重要讲话,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人民,而现阶段,我们所作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党的根本原因。习近平心系人民,牵挂人民,引领全党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也要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人民”二字早已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关心民众疾苦,关注百姓诉求,积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发展。
2015年2月13日,他到梁家河看望当地的父老乡亲,就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从此,要为群众做实事,成为他的人生信念。正是他的这个信念,在他上任后不久就在全党开展了一场声势浩荡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对存在已久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力整治,有效遏制了“四风”的蔓延,紧接着,习总书记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出了新的号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此后,习近平亲自操刀,果断出击,带领全党,只要老百姓痛恨什么,就跟什么作斗争,哪怕再难、再硬、再险都斗争到底,并取得显著成效,赢得老百姓的一致好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为民斗争的核心价值取向。
(三)将斗争与艺术融合为全新的政治境界
中国共产党人向来非常重视斗争的方式方法,而习近平更是将斗争进一步升华,上升为一门艺术,将“斗争”的形象把握和理性把握统一起来。对斗争进行宏观的形象把握时,强调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在具体的理性问题上,强调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引进唯物辩证法,丰富了“斗争”的哲学内涵,并将“斗争”上升为一种科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提出的这种指南并不是教条式的照本宣科,而是要适时地把握时、度、效,具有严谨性、灵活性、科学性、有效性,使政治意义上“斗争”展现出鲜明的艺术特点。
此外,他融入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观点,认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他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说过,“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两次讲话在关于人民的“斗争问题”上高度一致,强调的无非是斗争的力量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具有斗争精神和团结精神的,只有让人民参与进来,必能将“斗争”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的是把人民的力量调动起来、团结起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扫除一切阻当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障碍,同时强调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斗争本领,但这种精神和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历练,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永远保持一种敢于直面、敢于碰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精神状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炼成为烈火真金”来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9-4.
[2]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81.cn/xuexi/2018-03/20/content_7979121.htm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过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钟爱娜(1985-),女,广东五华县人,法学硕士,中共五华县委党校教研室政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