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新区卫生监督所518131
一、当前现状
国家卫计委的数字显示,在中国,0-14岁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0%,而目前儿童专科医院仅有99家,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0.01%。2014年,每1000人拥有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为2.12人,而每1000名儿童仅拥有0.53名儿科医师(含助理)。据统计,龙华新区每1000名儿童仅拥有0.45名儿科医师(含助理),这与国家平均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原因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龙华新区儿科医生到底有多荒。新区卫生监督所总结了造成儿科荒的以下几点原因:
1、儿科工作强度大。
儿科的门急诊量约600-700人次/天,平均一个医生一天看100多个病人。在如此大的工作量下,需要医生的身体素质要跟上。
2、儿童病情变化非常快,且儿童配合程度不高。
儿童患病常常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医生需要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否则就容易误诊。患儿生病后一般不能准确描述病痛的原因、位置,甚至大部分患儿都无法说话,配合度太低,导致医生诊断存在困难。同样的诊疗、检查、护理工作,单位时间能接待的小患者数要比成人少很多。
3、儿科医师培育时间长
相关报道显示,培养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10年时间。1999年,医科院校的儿科系停止招收本科,这被认为是儿科医生缺失的主因之一。本科阶段医学生学习的是临床医学专业,攻读研究生时才会细分为儿科等专业。本科的儿科专业被取消后,新的儿科医生的培养机制迟迟建立不起来,也始终没有一个培养儿科医生的规划。
4、突如其来的放开全面二孩政策,让儿科医生变得更为紧缺。
随着全面二孩的放开,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先天性缺陷儿即将出生,这也意味着NICU的医护人员的工作会更繁重。现在女医生占比在逐年上升,这里面有些已怀上二孩,孕期、哺乳期不能上夜班,这也让儿科医生更为紧张。
5、儿科医生的收入也要比其他科室的低。
据医药英才网招聘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儿科医生的平均月薪分别为7317元、8907元和6893元。中华医师协会儿科分会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而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46%。在以药补医的情况下,儿科用药比成人科室少很多,也意味着儿科医生的收入远低于成人科医生。
6、紧张的医患关系,儿科医生不受尊重。
中华医师协会统计,儿科暴力伤医事件,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儿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儿科医师更是时常受到侮辱,甚至遭受生命威胁。最常见的现象是,人手缺乏后,加剧了患者就诊的难度。而就诊轮候时间过长,就医时间变短等就医环境变劣,则让患者对儿科医生心生怨言,反过来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矛盾,让更多医学生对儿科望而却步,整个就陷入了死循环。
三、解决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1、应尽快改革儿科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恢复儿科医学。
如今,国家卫计委正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这将成为卫计委2016年的工作要点之一。有必要的话可借鉴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减免学费、优先安排工作以及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医学院儿科专业,鼓励“定向儿科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科诊疗工作。
2、提高儿科医生待遇。
破除“以药养医”的政策性,医疗机构应该以医生付出的实际劳动为薪酬发放的主要依据。要让医生的劳动付出体现在薪酬收入上。现有的公立医院都要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因此在各个医院绩效过程当中要看每个科室的创收比例,科室对医院的贡献度,儿科恰恰最少,所以在医院里面儿科医生收入肯定低。这样的利益分配机制难能谈得上合理,应该给予儿科等创收能力较弱的科室一些倾斜,提高基层儿科医生的待遇。
3、要建立社区儿科医师队伍,完善三级转诊体系。
在这一制度下,社区医生看完后向上级医院转诊,专科儿童医院承接门诊预约,缓解儿童只能“扎堆”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的现状。要鼓励儿童专科医院在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开设门诊部,或者向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输出品牌和管理,让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4、提高儿科医生的职业尊严,严惩医闹。
严惩医闹是目前能快速缓解儿科医生紧缺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儿科医生虽然稀少但并不受保护,这不仅是因为儿科医生难招难留,更是因为在暴力袭医的事件中,儿科医生受到伤害的比例最大。只有把儿科医生的地位提高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的医学生选择儿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