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应用于中药质量及药效控制中的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药炮制应用于中药质量及药效控制中的效果探究

顾万翔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2018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炮制应用于中药质量及药效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中黄芪的用药对象均为40例气虚发热、脾虚气陷型(经中医辨证诊断)患者,随机分为各20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蜜炙黄芪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未炮制的黄芪饮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药材质量、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药材的多糖类含量、黄酮类含量和皂苷类含量均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18/2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13/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5.00%(1/20)低于对照组30.00%(6/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炮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但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质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309-02

随着历代医药学专家的不断医疗实践,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中医药的精华之一,至今被人们不断传承与更新。该技术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药物加工方法,具有保证药物用量、提高临床疗效、增强归经、调整主治药效和消减药物毒性的作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质量保障[1]。本研究分别给予40例气虚发热、脾虚气陷型(经中医辨证诊断)患者炮制前后的黄芪药材,探究中药炮制应用于中药质量及药效控制中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用药对象本研究中黄芪的用药对象均为40例气虚发热、脾虚气陷型(经中医辨证诊断)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22~50岁之间、平均年龄32.81±3.94岁,随机分为各20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

1.1.2药物资料随机选择6批黄芪药材,每批1000g,其中3批(20160401批、20160402批和20160403批)给予观察组患者,3批(20160401批、20160402批和20160403批)给予对照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未炮制的黄芪饮片进行治疗。

观察组:给予患者蜜炙黄芪进行中医辨证治疗,黄芪的炮制方法为:取生黄芪片。将炼蜜(4:1)用适量开水稀释后,淋人黄芪片中,拌匀,闷润4~6小时(令蜂蜜吸尽)。将黄芪片置炒锅中,用文火炒至颜色深黄均匀,略带焦斑,饮片不粘手,取出,放凉。

1.3评价指标

(1)质量评价标准:采用HPLC法检测炮制前后药材的多糖类含量、黄酮类含量和皂苷类含量[2]。(2)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出来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发应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对比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药材的质量评价

观察组药材的多糖类含量、黄酮类含量和皂苷类含量均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药材的质量评价(%)

2.3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5.00%(1/20)低于对照组30.00%(6/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中药因其天然特性,大多数药物多附有泥土、毒性、异味、不宜长期贮存等,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方可达到临床应用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中药炮制的质量正逐年下降,中药饮片也成为假药劣药的重灾区。据悉,中药炮制质量的下降会对炮制技术的发展和饮片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中药炮制品是一个复杂的门类,根据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净制品、切制品、炒制品、烫制品、煅制品、制炭品、发酵制品等[3];所用炮制辅料包括:酒、醋、蜂蜜、食盐水、甘草汁、姜汁、米泔水、羊脂油等液体辅料和白矾、滑石粉、河砂、黄土、麦麸等固体辅料。由于不同的临床用药的需要,对相应的炮制品的要求不同。通过炮制,可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改变药性的性能功效,扩大其适应范围;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或)制剂;纯净药材,以保证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药材的多糖类含量、黄酮类含量和皂苷类含量均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18/2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13/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5.00%(1/20)低于对照组30.00%(6/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表明,黄芪经炮制后,有效成分含量较炮制前有所改变,但药效比炮制前显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但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汤小平.浅谈中药炮制质量分析方法与药效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5,13(5):56-57.

[2]宋肖炜,李清,叶静,等.黄芪不同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86-88.

[3]苏福巧.中药炮制质量对药效的影响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3(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