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分析

陈彬

陈彬

(广西北流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广西北流537423)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估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实施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此文计算数据来自本医院纳入手术治疗的7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分组法是随机数字表法,试验组(n=35)实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对照组实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计算两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统计率、术后复发统计率。结果: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指标数据更短,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5.71%)较对照组指标数据(25.71%)更低,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复发统计率(2.86%)较对照组指标数据(17.14%)更低,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患者予以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更优。

【关键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腹股沟斜疝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0-0213-01

腹股沟疝是临床比较多见一种疾病,存在比较高的发病几率,对腹股沟疝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如果未对腹股沟疝患者开展及时治疗,容易引发疝内容物出现坏死、发生穿孔等相关并发症,所以,对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及时临床治疗非常关键[1]。本文开展分析的样本为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本医院纳入手术治疗的7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评定和观察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开展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文实施研究的数据来自于本医院纳入手术治疗的7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选自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一组入组35例。对照组:女男之比是16比19,年龄最高65岁,最低23岁,其年龄均值为(50.42±2.48)岁;试验组:女男之比是17比18,年龄最高64岁,最低22岁,其年龄均值为(50.41±2.45)岁。统计两组基础数据资料,P>0.05。

纳入标准:(1)和腹股沟斜疝标准相符;(2)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面予以签字,本研究方案往医学伦理会予以申报且被准许。

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症;(2)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在腹股沟5厘米左右行斜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对精索实施游离处理,于腹膜外下位置实施精索分离,自根部切开横筋膜,分离腹膜前间隙,对精索和疝囊等实施游离处理,将疝囊露出及结扎处置,使疝囊内翻且置入网塞,和内环实施缝合处理,盖在腹横筋膜的表面位置,使其平铺处理,对患者实施缝合处置。

试验组开展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将腹外斜肌腱膜予以打开,对精索以及疝囊分离,露出耻骨结节,游离疝曩颈肩至腹膜外,对疝囊实施横断,采取补片按照腹股沟前的形状修成“树叶样”的弧形,在尾端的中间剪至三分之一且留一个小圆孔,在精索后的腹股沟管后壁予以平铺处理,对患者实施缝合处置。

1.3相关指标

(1)评定及记录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

(2)评定及记录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

(3)评定及记录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复发统计率。

1.4统计学分析

临床指标数值核对并输入SPSS21.0计算,计量资料(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等)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满足正态分布,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统计率、术后复发统计率等)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开展X2检验,P<0.05,呈现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并关注两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

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指标数据实施对比以及验证,前者更短,P<0.05,呈现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腹股沟疝为临床外科相对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多对腹股沟疝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而且,近几年,新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于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逐渐被应用,比如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等[2-4]。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采取网塞填充内环和补片将患者腹股沟管后壁增强,获得促使腹压值分散的效果,且完成将缺损修补的效果,不过,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修补的区域比较小,对腹壁缺损位置比较大的者难以获得良好修补效果[4-6]。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是使补片放于腹膜及腹横筋膜的间隙,对于周围组织产生的损害比较小,患者术后的机体恢复比较快,且并发症比较少。此文指标中,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相比较于对照组指标数据减少,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指标数据减少,试验组术后复发统计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指标数据减少,P<0.05,出现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比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更优,展示治疗价值和优势。

参考文献:

[1]郑金凯.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5,36(4):671-672.

[2]秦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87-87.

[3]黄新玲,冯奕敢,黄捷等.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7):1010-1011.

[4]蔡得生,吴吉.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7,6(2):96-98.

[5]廖建军.不同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临床效果及转归情况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93-5694.

[6]赵勇,尚超,胡建平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8,31(4):86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