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8-18
/ 1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刘志平施丽娟何光范徐珊沈逸飞

刘志平施丽娟何光范徐珊沈逸飞(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州新海医院麻醉科5103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8-0094-02

【摘要】通过观察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其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中正被广泛应用。本研究观察CSEA对子宫全切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并与硬膜外麻醉(EA)比较,为子宫全切术探索更好的麻醉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ASAⅠ或Ⅱ级子宫肌瘤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年龄38~59岁,身高145~168cm,体重45~80kg。随即均分成Ⅰ、Ⅱ组。无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肌注,麻醉前开放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Ⅰ组为EA组,经L2~3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头向置管3~4cm,注入试验量1.5%利多卡因5ml,观察5~12min无腰麻征象后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及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13~15ml,按手术需要及患者情况每隔60~90分钟追加5~9ml,术中根据患者牵拉反应的程度辅以不同的麻醉性镇痛药;Ⅱ组为一点法CSEA组,经L2~3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当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用25G腰穿针(BD公司生产)自硬膜外穿刺孔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约1ml/5s)注入0.75%布比卡因2ml,然后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cm,固定好导管,让患者平卧调节麻醉所需的平面(5~10min内调节),控制阻滞平面在T5~T6以下。麻醉效果不足时硬膜外腔追加1.5%利多卡因。当收缩压低于90mmHg时,予麻黄碱10mg静注。一般约2h后硬膜外腔再追加1.5%利多卡因4~5ml,术中鼻导管吸氧。

1.3观察指标持续观察BP、HR、SpO2和ECG变化,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min及进腹探查和牵拉宫颈时的BP和HR;观察牵拉反应情况,对术中恶心、呕吐、鼓肠等情况进行分级统计;记录硬膜外用药量及麻醉后不良反应。

1.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包进行处理。数据用均数±标注差(χ±s)表示。组间用成组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比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ECG、SpO2未见异常。

Ⅰ组出现的牵拉反应明显高于Ⅱ组(P<0.01),防治牵拉反应效果Ⅱ组优于Ⅰ组(P<0.05)。

Ⅰ组进腹探查和牵拉宫颈时HR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进腹探查时Ⅰ组较Ⅱ组减慢更明显(P<0.05);两者患者麻醉后SBP、DBP均有所下降,Ⅰ组进腹探查时明显低于术前,Ⅱ组麻醉后5min较术前下降更明显,同时低于Ⅰ组,其中8例患者需用麻黄碱升压处理

Ⅰ组硬膜外麻醉使用1%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及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25.8±8.5)ml,Ⅱ组中有三例因腰麻效果欠满意,硬膜外腔追加1.5%利多卡因(7.75±1.65)ml后效果满意。术后两组均无头痛及其他麻醉并发症。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Ⅰ组骶神经阻滞不全的发生率高,患者不适感较多;而Ⅱ组术中牵拉时恶心、呕吐反应较轻。说明CSEA骶神经阻滞完善,内脏牵拉反应得到有效减轻。

CSEA应用针内针技术操作简单,易于开展。

CSEA正被广泛应用,但应注意在穿刺前要先扩容(用复方氯化钠500ml),防止腰麻后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CSEA对循环影响比EA要大,起效较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快、作用强。

本研究表明CSEA用于子宫全切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起效快、便于术后镇痛等特点。因此CSEA是目前子宫全切术应首先考虑的麻醉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