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录刘世潮(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8410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230-02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即糖尿病足发病的三部曲:溃疡、截肢、死亡。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糖尿病人的血液高糖、高粘度状态是造成患者下肢供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现有资料表明:高粘度血症时血管壁长期慢性受损将导致血液流变异常,影响末稍血液供应。本文分析了24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的DSA血管造影影像特征,并对患肢供血动脉血管内实施抗凝溶栓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在59~82岁,平均70.5岁。全部病人糖尿病史在20年以上。根据Wagner提出的糖尿病足病变深度分级法,0~I级6例,Ⅱ级13例,Ⅲ级3例,Ⅳ级2例。并发股深V和髂V血栓2例。相关生化指标支持糖尿病诊断。全组病例中均伴有糖尿病眼底血管改变,脑梗塞后4例,糖尿病心血管改变8例。糖尿病足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
1.2设备与方法
我们采用西门子POWERMOIBLL血管造影机,在局麻下将5F导管送至患肢股A,行血管远端造影。分段(股A;腘A;胫前、后A)。观察靶血管病变范围、程度、数量、造影剂流速等。留置导管,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万U):肝素钠(mg):NS(m1)为1:1:1的抗凝溶栓溶液;2ml/h,用微量泵维持3天左右。
2结果
DSA血管造影后:24例病人的患肢全部显示下肢供血A的血管病变,股A以远(含股A)病变7例,腘A以远(含腘A)病变9例,单纯胫前、后A病变8例。
血管造影的影像特征为:受累的血管狭窄,呈多节段、广泛性。血管壁不光整,呈“虫蚀”样充盈缺损。血管腔内造影剂密度不均。以及局部血管腔内造影剂流速循环时间减慢。血管闭塞表现为受累血管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血管未显影或血管逐渐变细截断。4例患者的累A血管周围有少量侧支循环血管。
经血管腔内抗凝溶栓治疗后重复DSA血管造影:受累的动脉血管周围侧支循环血管明显增多,占全组病例的72%,狭窄段血管腔较前扩大占70.3%,闭塞分支血管重新开通占60.9%,远端肢体微循环明显改善,其中0~11级糖尿病足的溃疡面愈合,Ⅲ~Ⅳ级患足趾溃疡面较前缩小、干燥,周围炎症消退,供血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消失。
3讨论
糖尿病下肢A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足的局部和内科保守治疗不足以解决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的血液流变异常。
3.1影响患足、趾供血的因素
3.1.1患肢靶血管的低血流灌注:当患肢供血动脉局限性狭窄>50以上时影响血管远端血流动力学。患肢供血动脉呈多支弥漫、广泛病变时,同样影响远端血运。病变累及的供血A越广泛越靠近大血管,患足趾的病情越重。本文收集的病例中,0~1I级糖尿病足最常受累的血管为径前、后A,Ⅲ级以上糖尿病足除胫前、后A受累外同时累及腘A或股A。并伴有患足、趾靶血管的闭塞或截断。即使有少量侧支循环血管建立时,下肢远端血运同样受到影响。DSA动态观察造影剂经供血A或侧支血管的流速减慢,形成明显的低血流灌注。
3.1.2微循环闭塞:微循环闭塞的DSA影像特征为患足、趾病变局部乏血管或血管稀疏。微循环闭塞的直接后果是使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造成微循环闭塞,
3.2适应症
适应症的选择:除患有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近期内(一般6个月内)有并发出血性的疾病外,各级糖尿足均为适应症。DSA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狭窄与闭塞性疾病的金标准。早期检出糖尿病下肢供血A内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伴有下肢供血不足时,应及早行血管内抗凝溶栓治疗,以改善患肢供血。这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抗凝溶栓后受累的A血管仍未达到预期疗效的病人可采用靶血管内球囊扩张(PTA)。血管内抗凝溶栓前不主张PTA,以免软斑块、血栓脱落阻碍远端供血。糖尿病足血管改变的特点是广泛、多支A、多节段性,原发病不易根治。因此靶血管内支架的选择应用要谨慎。
参考文献
[1]李彦豪.实用介入诊疗技术图解E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5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