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果戈里《钦差大臣》的艺术独创性和对中国戏剧的现实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论果戈里《钦差大臣》的艺术独创性和对中国戏剧的现实意义

王晓佳

王晓佳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俄语二班,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果戈里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他的享誉中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焦晃艺术工作室搬上中国舞台,它让观从在审美的愉悦中深思人类弊端的扫除和人性的改造。

关键词:果戈里;《钦差大臣》;艺术魅力;现实意义

1关于果戈里和他的《钦差大臣》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俄国著名喜剧大师,1809年生于乌克兰的一个贵族之家,幸福而无忧无虑的童年,不仅为果戈里提供了早期的写作素材,也让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果戈里创作的作品大多是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喜剧,其中以《死魂灵》和《钦差大臣》最为后人称道。

果戈里一生都在追寻普希金,他视普希金为偶像,“神一样存在的人”。当时正在创作《死魂灵》的果戈里到普希金府上寻求灵感,普希金为他讲诉了杂志社社长去贝萨拉比市时,被当地市长错当成钦差大臣的事,果戈里听后大为惊喜,立刻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定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题材,回到家中,他放弃之前酝酿中的《死魂灵》,开始全力投入《钦差大臣》的创作,1836年,果戈里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它赋予文章艺术独创性涉及到许多方面.他对故事的理解恰到好处,人物个性鲜明,剧情安排巧妙,台词幽默又铿锵有力,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钦差大臣》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吏被错当成是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当地官员对他百般奉承,同时也把自己玩忽职守的面目展露无遗,甚至有人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但谎言终被拆穿。1839年4月19日,果戈里的《钦差大臣》以独特的五幕喜剧形式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进行首演,沙皇尼古拉一世同王储及随从人员一起光临了剧院。虽然当时首演之后《钦差大臣》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人们对它褒贬不一,但时隔数百年之后的今天,《钦差大臣》对于世界文坛和戏剧界的影响都非常巨大,经历了时间的锤炼,优秀的作品就像璀璨星星依然熠熠发光在夜空之上,依然能够给人类指引方向。

2《钦差大臣》对于中国现代戏剧

中国的戏剧曾几度繁华,清朝以来,在全国多数地区出现了区域性剧种,使中国戏剧进入了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中国戏剧,是中国最为珍贵的艺术宝藏之一,曾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也繁华了数代人的艺术世界。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戏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如《钦差大臣》这般作品,反映的社会现象数百年仍然存在,它的社会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正在衰败的中国戏剧深思一番。

3《钦差大臣》的艺术独创性和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现实意义

3.1鲜明的时代感。

《钦差大臣》的创作正值俄罗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果戈理认为喜剧情节应该“把当时所知道的俄罗斯的一切丑恶的东西,一切非正义的行为恰恰是在需要人们表示正义的地方和场合下干出来的”。在反对专制农奴制的运动日益高涨的历史条件下,果戈理通过这样一部独特的喜剧把他了解到的一切俄罗斯的坏东西以最锋利的讽刺表达出来。无论何时,只要一翻开《钦差大臣》,浮现在眼前的就尽是沙皇时代荒诞生活。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文艺作品都要与时俱进,多加入一些当代的元素。让人们有热情去关注它。每个时代都有它不同是特点和性格,如果总是简单重复历史,不仅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也会使戏剧事业停滞不前。

3.2以抓故事人物性格取胜。

《钦差大臣》独创性还表现在他抛弃以制造复杂的矛盾纠葛取胜的西欧喜剧传统,而致力于人物性格冲突的揭示。我们来看看果戈理笔下的《钦差大臣》的主人公赫列斯塔柯夫,这个纨绔子弟东游西逛把钱花个精光,穷途末路到了连饭也吃不起的地步,实在饿急了就出外走走。好“把饿劲儿调情。他欠债不还,还命令仆人奥西布去厨房给他做饭,可是碍于贵族少爷的尊严又不愿意把话说明白,只说“你到那儿去!”当店伙勉强端来饭,他又嫌两道菜太少,以“不吃”表示抗议。一切曲折的情节都只为表现人物的性格,赫列斯塔柯夫就显露了这一本质特征。只有这样在人物个性上下工夫才会缔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形象和作品。试想我国古代的文艺作品,《西游记》《水浒传》《西厢记》等著作的成功都是因为给我们留下了印象深刻的人物,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今,已经很少有哪个人物能让我们印象深刻。与其挖空心思在形式上做文章,倒不如以细节取胜。

3.3写实的喜剧手法。

果戈里的这种创作风格在当时是独树一帜,他总是如实的反映现实生活,注重对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的细节描写,车尔尼雪夫斯基称果戈里是自然派的鼻祖。文化多样性使得很多传统艺术备受考验,中国戏剧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冲击。如今,当各种好莱坞大片走进我们的眼球,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带来巨大飞跃,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不让我们的传统艺术衰败而消失。在喜剧人物塑造上<<钦差大臣>>的独创性还在于它不是作者凭空想像的产物,而是完全真实的人物,果戈里将它完成的极富生活气息。因此戏剧必须离开高高在上的梦幻舞台,“接地气”的服务于当代观众。

3.4思想非常广阔。

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的思想非常广阔,它不单要惩戒“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别林斯基评价说:“这些人物的害处倒不在于他们自己尽做蠢事,而是在于他们使人们失去希望,看不到会有真正的官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执行,谋求公众利益的命令。”因此一个作品的产生,一定要有它独特的思想和社会价值,一经发表,它可以不单单是娱乐大众那么简单。如今的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在提高,但中国人的幸福感似乎并没有跟着提高,房地产、教育、医疗等诸多问题正困扰着很多人。这不正是很多戏剧创作者体现社会价值的时候。

3.5独特的故事结构。

《钦差大臣》在情节提炼上的独创性表现在果戈里完全抛弃了传统喜剧所谓“惩罚罪恶”的规范,剧中既没有把赫列斯塔科夫缉拿归案,也没有设置一个正面人物,全场以哑剧结束,让观众回味无穷。这也给我们了很大启示,生活在多元化,那么戏剧也要多样化,打开电视机,今天全是清宫戏,明天又都是穿越剧,千篇一律的故事结构正在挑战我们中国观众的耐心,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还是要更有创新精神才行。

总结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时局动荡,清政府刚刚被推翻,还没有一个新政府可以给群众以稳定的政局。一部分先进人士人的思想正在革新着全中国人的观念,就在那个历史阶段,果戈里和他的《钦差大臣》走进了中国人的视线。据现有资料考证,中国人最早注意到果戈里是在鲁迅先生的《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俄国文学,而果戈里对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鲁迅曾说过,《狂人日记》的创作曾受到果戈理启示。如今,果戈里和鲁迅先生都已不在了,但大师们的作品却留了下来,这笔宝贵财富,必定是妙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