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娇(新乡学院音乐表演系,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76-01
摘要:本文以吕家河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为基点,结合旅游开发对吕家河民歌未来的发展的影响,提出吕家河民歌应朝多元化方向走,通过设立民歌传承音乐工作站,重视吕家河村小学的音乐课程,举办大型民歌艺术节来在开放中保存,在传承中发展。
关键词:形成;特点;发展;多元化;传承
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座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南侧官山境内,属武当山南神道景区一部分。面积18平方公里,182户、749人。会唱2个小时以上的歌手85人,其中有4人能唱千首民歌,60岁的歌王姚启华能唱三天三夜不重复。目前已经搜集整理民歌歌词5000余首,民歌音乐曲调79种。对于吕家河独特而丰富的民歌传统资源,来自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吕家河——这座原本宁静的小村庄,一时间成为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更被誉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地方社区意识到这一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是可资开发利用的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并将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列入了社区发展的规划。但在这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那便是由于交通、通讯业的发展,村子与外界的沟通日益便捷,村民的生活方式日渐受外界影响,如本地的民风民俗开始有日益简单化、城市化迹象,村民们的日常休闲娱乐方式则日趋多样化,除唱民歌外,不少村民开始热衷于看电视剧、打牌等其他娱乐方式,民歌的娱乐功能也有弱化趋势。总体上看,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开发,吕家河村民歌资源的生存土壤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一切对民歌资源的生存和继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通过对本地民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方面为当地人民带来经济效益,改变贫困局面,同时,又使这一珍贵的资源得以保存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是吕家河旅游开发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一、吕家河民歌特点
吕家河民歌,最大的特点即是没有具体特点。从数量上看,量大、种类多。它包括了江南曲调、孟姜女词、东北北方小调、五更调、剪剪花、陕南、河南小调等大将南北,包含戏曲唱腔和湖北地方的一些民间小调,表现了音乐曲调的丰富性。通过音乐美学、演唱手法、歌手气质,在风格处理上形成了当地音乐的唯一性。从演唱风格上讲,歌手演唱起来,咬字清楚,吐词有力,演唱刚劲,总体上偏重于北方风格;从音调上讲,根据不同体裁的音乐,有不同风格的音调,计80余种;从演唱质量上讲,节奏、音型比较清楚,听音清晰,优美动听。例:
二、吕家河民歌与旅游河戏
1.促进了交通条件的改善。
2.接待能力的改善。
3.促进社区民歌文化传统的弘扬。
4.促进了当地民歌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
5.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增强了村民的荣誉感。
6.获得了必不可少的政府支持。
7.社区必须充分发现和体认自身传统文化的特色。
8.旅游开发中注意保持特色和发展特色。唱
三、普及音乐基础教育提高村民音乐觉悟和素质
当地政府应考虑到吕家河村外出人口增多的因素,在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同时,加强本村自身风格的修养,提高本村应对游客的村民素质。
(一)重视吕家河村小学中音乐课程的传授。
吕家河民歌几千年流传。正是由一代又一代从孩童时代便开始传唱的村民口传心授下去的,而要吕家河民歌既保持本土特色又保持科学的、多元的传授方式,必须从基础教育着手,从教学方法、兴趣、有重点的引导对多元音乐的理解着手,让吕家河村民从小就把民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对吕家河必定有积极的作用。
1.教授简谱。
简谱比西洋的五线谱能更为准确的表达中国的民歌。吕家河民歌村的民歌手基本上都不会识谱,对下一代的继承人来说,吕家河既然已实行了“对外开放”就必须掌握识谱的技能,以便更准确的传承。
2.与新课标结合。
在新课标的设计中,要求对各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吕家河民歌作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具有悠久和宣传的价值,可以把吕家河民歌放在中小学音乐课本上进行教学。
(二)设立民歌传承音乐工作站。
李征康先生为吕家河民歌的发掘、研究、整理及影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许多研究者是从吕家河的人文社会价值去着手的,对民歌音乐本身尤其是旋律的特点研究甚少,对民歌现状之继续提出了担忧但是没有很好的建议,对于吕家河民歌现世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避免过于本土而走入死胡同,成为昙花一现,又避免过于受现代音乐所影响而人云亦云。这就对我们民歌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要做到更细致,更专业。
1.对吕家河民歌作出详细而准确的记谱。
吕家河民歌已有书面乐谱出版,但是谱面记载过于简单,与真实演唱有很大出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不吝于仔细,在该有拖腔、装饰音、滑音、衬词、微升、微降等修饰的旋律中应用恰当的符号来标明。不能省略。
2.对吕家河民歌的歌王进行音乐录制。
再准确的乐谱也不能反映最原生态的歌声原貌,吕家河歌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歌曲记录机,把歌王的歌声录制下来,以便进行更好的旋律研究。
(三)结合当地政府的支持,举办大型民歌艺术节。
当西部放歌在全中国深入人心时,吕家河民歌奇迹还不为世人所知,借鉴西部举办民歌节的形式,把吕家河的特色更为广泛的推介给世人,吸引人们对吕家河民歌的特点进行加工、润色、创作,演唱、发扬。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1.原生态民歌节。
作为未受外界影响一直以自己传唱形式流传下来的的吕家河民歌属于典型的原生态民歌。自吕家河文化遗产开发以来,当地政府就积极举办原生态民歌节,范围是向全村唱歌能手的较量,内容是以演唱的歌曲的种类之多少、数量之多少来作标准,形式是以村民自己的锣鼓伴奏,整个流程是纯本土特色,反映吕家河民歌的最原始的形态。
这种形式的民歌节优点是激发村民的学歌唱歌热情,有效的促进了吕家河民歌的流传与保存。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太“土”观众只限于本村村民及一些民歌研究者,吸引不了更多更广泛的观众或游客。
2.大型民歌艺术节。
现代的民歌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好的能被人们接受和流传的民歌都是以某个地方特色民歌为基点,去粗取精,以能代表地方特色民歌特点的旋律为主题而发展,来进行创作,这样的歌曲既保持了民歌的灵魂,又加上与时俱进的写作手法,既没忘本,又具时代感,易于让人们接受和传唱。
因此当地政府可以发出邀请和公开征集。邀请全国范围的音乐爱好者参与对吕家河民歌的创作、改编、演唱。以大型民歌艺术节的形式会天下歌友,一方面促进了吕家河民歌的影响与流传,另一方面促进吕家河当地的人文旅游发展。
吕家河民歌要有特点的传承下去,必须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专家们和政府一起努力后的一些成果,但这对吕家河民歌的发扬是远远不够的,2008月6月7日,吕家河民歌被国务院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这是对吕家河民歌的最好诠释。2010年吕家河民歌已经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吕家河民歌会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来传承。
参考文献:
[1]臧艺兵:《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建构--一种音乐民族志的考察和分析》黄钟。2005.1
[2]李林:《旅游对吕家河“民歌村”社区传统文化的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