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艳(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儿科121001)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199-01
【摘要】目的了解高危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探讨低血糖病因和低血糖发生率及危害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的138例高危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低血糖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临床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血糖组新生儿低氧血症、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巨大儿、母亲疾病、等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新生儿无症状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很多,针对其影响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是防治的重点。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临床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原发病掩盖,若不及时纠正,可能引起严重后遗症。新生儿低血糖是否引起脑损伤,主要取决于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早产儿体内糖原和脂肪储备不足,而耗糖又相对较高,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对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我院新生儿常规筛查血糖,查出低血糖症35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住院的13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其中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症35例,男19例,女16例;足月产儿18例,早产儿14例,过期产3例。出生体重≤2500g23例,>2500g12例。
1.2诊断标准以全血标本试验血糖测定,无论胎龄及生后日龄和出生体重,血糖<2.2mmol/L诊断为低血糖[1]。
1.3临床表现新生儿低血糖缺乏特异表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所占比例较高,主要见于早产儿。见表1
1.4治疗方法及转归(1)对于无症状性低血糖并能进食者,应及早喂养并监测血糖浓度。如果在进食后8~10h仍持续低血糖,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2)对于有明显症状者首先用25%葡萄糖2~4ml/kg,低体重儿用10%葡萄糖2ml/kg按1ml/min速度静脉注射,随后用10%葡萄糖2ml/kg按3~5ml/kg-1•h-1静脉滴注,速度为6~8mg/kg-1•min-1,血糖浓度稳定正常水平24h后可降低葡萄糖浓度或静滴速度,同时增加喂养。(3)如上述方法仍不能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可给予强的松1mg/kg口服或氢化考的松5mg/kg,静脉注射,至症状消失24~48h消失后停止或高血糖素0.02mg/kg间断静注或肌注,必要时6h后重复使用[2]。同时吸氧,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经上述治疗有25例于24h后血糖恢复正常,8例48h后血糖恢复正常,2例使用激素治疗后恢复正常。
2结果
两组新生儿各相关因素比较,与对照组相比,低血糖组新生儿围生期缺氧3(8.6%)例、感染8(22.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14.3%)例、早产儿14(40%)例、巨大儿3(8.6%)例、母亲妊高症和糖尿病2(5.7%)例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3讨论
低血糖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症状不典型,常不易被发现,但对新生儿会造成远期影响。由于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低血糖可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长时间则可致永久性损伤,并可导致死亡与严重的后遗症。故对新生儿低血糖进行观察研究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因素很多,其中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以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因素显得格外重要,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是评估新生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重要手段之一。孕母发生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胎盘不全者其婴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高。另外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因孕妇血糖高,胎儿血糖随之增高,胎儿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血中胰岛素水平增高,生后来自母亲的糖中断,可致低血糖。严重溶血病的胎儿,由于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内谷胱肽游离在血浆中,对抗胰岛素作用,也可使胎儿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其次感染,感染时糖异生功能障碍而导致肝糖原减少,细菌内毒素亦可导致糖利用增加。严重感染时棕色脂肪耗竭,血糖来源中断,从而导致低血糖。持续性低血糖可引起严重的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脑细胞肿胀坏死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3]。因此定时监测血糖变化是早期发现低血糖和指导低血糖治疗的重要手段。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做到早哺乳、勤哺乳,按需哺乳,不能经肠道喂养者可给10%葡萄糖静脉滴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测量血糖,以降低脑损伤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6.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7.
[3]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