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鑫中建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在新的经济政策形势下,国家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全国范围开始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现有特色小镇在很大程度上以旅游为支撑产业,千篇一律、浅层模仿。若能植入可长期依托的特色产业,引入稳定的外来人口,保持小镇所在区域在白天、晚上、周末各个时间段的混合用途,进而可实现特色产业和小镇商业相互关联产生活力。
关键词:特色产业;混合功能;园区;开放;交流
引言
近年来经济转型,房建发展放缓,房建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在新的经济政策形势下,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这对于广大社会资本,无疑是绝好机遇。而随着小城镇发展,交通便利带来的区位总体发展,也带来了社会资本的新机遇。面对各地纷至沓来的特色小镇项目,应当从何处着手进行产业的定位,规划,以及建筑单体实施,本文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1国家政策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年10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范围开始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促进大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2各地现状
过去十来年中,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兴起,例如,四川境内就有黄龙溪古镇,洛带古镇,街子古镇,平乐古镇,安仁古镇,阆中古城,悦来古镇,怀远古镇,上里古镇,磨西古镇,柳江古镇,元通古镇,丹巴藏寨,甲居藏寨,甘堡藏寨,桃坪羌寨,等等大大小小若干个改建或者修复起来的特色小镇。
这批小镇的特色在于,依托原住民的聚居方式和生产生活结构,进行建筑旧貌改造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街区重整。一方面,街道脉络清晰、肌理有序、引导性强、尺度宜人,另一方面,合理引入了节点、小品、外摆、水景之后的街道,也更加有利人流的驻足,增加商机。而建筑风貌的整修使得小镇不再凌乱,统一中蕴含差异性,同时,房屋的不同性质、规模、层数,使得小镇错落有致,轮廓丰满。
上述一批小镇很大的相似之处在于,支撑产业结构以旅游为主,提供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观光、旅行小商品以及农副加工品。这样一来,各种小镇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千篇一律的境况,无本质差异性和独特点。
3新型产业模式下的特色小镇探讨
3.1国家政策解读
《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特色小镇的培育目标是“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对于产业形态的要求是特色鲜明,“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一文则强调“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防止千镇一面”,并指出“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3.2传统小镇弊端
现有特色小镇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住传统文化及自然环境,完善了城市风貌,解决部分当地就业,所在地区也可通过小镇这个载体提高知名度。
而另一方面,以旅游为支撑产业的特色小镇,其绝大部分位于中心城市近郊,其人流聚集大多发生在周末或节假日白天,活动方式大多限于休闲游玩,朝来夕去,每次节假日结束之后,小镇恢复宁静,周而复始。这样一来,工作日外来人员在小镇的出现频率不高,使得小镇的公共设施和当地配套商业等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下大规模新建特色小镇,可考虑从产业结构的重新定位作为切入点,植入新型功能,当旅游作为主要产业的延伸而不是支撑产业时,特色小镇可具有多向性发展的机遇,以及新型产业链条的深入。回到建筑“形式服从功能”的本源来看,不同产业所需要的特色风貌、城镇规划、建筑形式,也会因为功能需求的不同而产生独特差异,这就顺理成章的规避掉千篇一律的古镇风情,以及各地层出不穷的浅层模仿的情况。
3.3特色产业植入
“如果公园闲置下来了,倒霉的是公园本身及其所在街区,但是公园并不会消失。如果这些企业和商家每天闲的没生意可做,他们就会走人,或者更确切的说,很多时候他们不会再在这个地方出现。店家和公园一样需要使用者。”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增加混合用途的使用者,是增加小镇人流滞留时间,降低闲置率的主要方法。
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大城市有完整的产业和发达的商业,大多数人才集中在大城市,小镇所在区域与大城市距离不远,交通便利,作为大城市配套卫星城取得发展。若能植入可长期依托的特色产业,引入稳定的外来人口,保持小镇所在区域在白天、晚上、周末各个时间段的混合用途,进而可实现特色产业和小镇商业相互关联产生活力。
3.3.1科技
科技小镇是创新研发为产业主体的建筑聚落。
虽然大城市的高额房价对于高科技人才影响不大,但是考虑到企业落地和发展相关的土地价格、运营成本等,高科技企业选址多偏向一线城市100公里以内,环境安宁、景色宜人、生活便利的卫星城。
科技研发型人才通常偏好宁静、不喜喧闹,因此,科技小镇的产业园区、商业街区、配套住区在规划时应当注意适当分离,除增加用地间距外,还可采用间隔绿篱、水景,利用高差立体布局等方法。在建筑环境方面,重视噪音控制尤为重要。此外,科技研发型产业的特殊点还在于,企业之间的协作交流可能较生产型产业更为频繁,因此,园区单元尺度不宜过大,单元之间的联系应当便捷、有机,而不是空旷、分散。
另,在开发模式方面,由于引进的科技企业,尤其是连锁公司,可能各有其固有的建筑特色,而且规模不一,业态各异,因此产业园区的形态相比之前建成的各种标准化孵化园,更加活泼和富有生气。而小镇商业街区,则可沿袭传统小镇设计思路,以某种风格为基调,重整功能、尺度,在商业定位方面与科技园区取得相协调的利益需求点,在城镇风貌方面与科技园区达到具有差异性的和谐统一。
美国硅谷是国外较为成功的科技小镇案例。在国内,先行者之一的碧桂园“科技小镇”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摸索当中,相信这也是传统地产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方式和契机。
3.3.2教育
教育小镇的出现应该追溯到十多年前,由于高校扩招,各高校容量不够、资源紧缺,各地开始扎堆新建新校区,由此形成了一大批“大学城”。
大学城的概念源自欧洲教育小镇,欧洲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城一般是独立小镇,如英国的剑桥。剑桥小镇上有宁静的学院氛围,美丽的自然风光,极具文化底蕴的外环境如数学桥、孔子像等,小镇依托这些厚重的文化底蕴,以教育为产业核心,吸纳了庞大的外来人口,衍生出很多产业,如教师居住社会及配套、小镇游览及剑河游船等等。学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小镇上各类用地相互贯通,大学城形成一个整体园区。
我国大学城的出现要比欧洲晚几个世纪,在城镇关系上,大多为大学新校区出现而形成的新的居民聚居地,区划上属于城镇的某个片区。单个学校的内部建筑模式和空间布局已较为成熟合理,而外部城镇建设还尚在探索阶段。出于管理需要,大学城中的各个院校各自为阵,封闭管理,缺乏路径的可贯通性和景观的可流动性。另,从城镇资源共享的角度,由于“终身教育”概念的普及,社会再教育也成为大学教育功能的延伸,许多专业技能培训及实践、图书编译及出版、互联网远程教育机构及软件研发机构等,也可能随着大学园区的开放,实现机构互通、生源协同。
3.3.3养老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小镇也将成为特色小镇的重要方向之一。
养老小镇的打造,其基本模式可沿袭旅游小镇的观光、度假等功能,再结合当地的民俗、宗教等文化背景,加之医疗、康复等特色。这样一来,养老小镇相比传统的旅游小镇,丰富了其产业结构,也使得小镇面貌不再仅仅是小型商业和休闲,更有各种类型的疗养院、康复中心及老年公寓等。而针对养老小镇的建筑单体设计方面,相比商铺临街面的打造和外摆空间设置等,建筑内部的交流,如平台、敞廊、通高共享空间等,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建筑色调温馨、房间尺度舒适、无障碍设施齐全等等,这些都是养老建筑的特殊之处。
过去几年中,绿城集团打造的乌镇雅园,从产品设计和商业运作两方面都已被作为成功的业界案例,引领养老地产这种特色小镇开发模式。其特色在于园区的学院式风格、可种植的室外土地、配备齐全的康复服务。
4结束语
在小镇中,产业、园区、房屋,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小镇首要功能的一部分。小镇的每一个特色,都要与它的首要功能紧密配合,首要功能的混合种类越多、复杂程度越高,它的吸引力、稳定性和生命力就将越强。
参考文献
[1]林峰.特色小镇孵化器:特色小镇全产业链全程服务解决方案,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2][美]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译林出版社,2006
[3]陆邵明.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