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第二小学徐兰琴
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我们应当把预习当作全部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好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首先,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他们获得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独立自主地探究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抓好预习这个环节不可忽视。由于预习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阅读、独立分析、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要使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信息处理等,所以,预习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其次,预习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词有了初步认识,也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这就为课堂教学在知识上做好的充分的准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如此,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从而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带着问题上课,学生的求知欲更强,有助于变被动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预习为教师的教学准备与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依据。预习不是形式,它不是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的,教师在课前检查预习的情况,能够及早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可以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探知学生的知识基础,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绝非朝夕之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小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的限制,他们无法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的预习多加指导。我觉得,预习应该有一个较好的方案。方案设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目标明确,要求适当。小学生因为自学能力的局限,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做好预习工作,不知道要做些什么;通常他们只是粗略读一下课文,对课文内容却不甚知之。因此,对于小学生的预习要像课堂教学一样,给他们很明确的目标,如:读通顺课文,尽量自己解决课后生字词等等。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他们逐步了解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举一返三地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二是分层设计,因材施教。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预习方法,按照目标去做,并且效果很好,而有的学生尽管也预习了,但课文读得还是结结巴巴,遇到生字不能主动查字典,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不出来。除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外,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理解事物往往是孤立的,不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反映在阅读上就是理解的内容支离破碎,抓不住重点,无法深入。对此,教师在安排学生预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安排不同层次的预习目标。
三是抓住教材特点,灵活安排。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订,是将同类体裁或题材的课文归为一个单元,各单元的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预习目标的设定还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使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比如,写人的文章,预习要重点明白写的是谁?写他的什么?记事的,则要明确写了什么事?对事情的大概内容能否进行口头复述?而描写事物的,就要知道写的什么景?什么物?他们有哪些特点?他们之间有些什么关系等等。
四是指引方法,热心教导。对于不知如何预习的小学生而言,预习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预习方法可以采用建议式,如让他们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试着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难问题;或者根据课文的深浅度及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式完成写故事梗概,找出关键词,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等等。这些方法是学生自学入门的向导,教师要耐心地指导他们,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让他们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