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十一中学056000
我国相关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教育形势下的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问题。而学习心理障碍是中学生集中体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厌学症则是这种心理障碍最普遍的表现。现就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心理现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厌学的表现和症状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理想和规划,将自己的人生道路交给了家长。随着我国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当今青少年的物质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长尽其所能为自己的子女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在这种优厚的生活环境中,子女对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认为父母可以为自己安排好一切。这样,就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上的动力,对学习无所事事,更何谈自主、自觉学习意识呢?这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种社会因素。
2.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现实问题凸显,更是加重了学生的这种思想认识。这种思想认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又一种社会文化因素。
3.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厌倦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有的同学谈到作业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甚至有些同学对于作业、考试漫不经心,甚至将这种厌学的态度针对于教师,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探索欲,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4.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厌学的同学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满足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认为学习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包袱、拖累。他们一般很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认真听讲,不愿做作业,不愿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而是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所欲为”。因此就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放弃学习的机会,对家长和老师提出的要求故意抵触对立。
5.对学习灰心丧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表现出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基础较差的同学面对越来越糟的学习趋势,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自暴自弃,随之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的阴影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而家庭环境如何,取决去父母的品行,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据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或过于偏爱、溺爱孩子都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孩子自然而然也不会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思想和行为。
2.社会因素
社会中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但是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文明的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为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弃对学习的兴趣和追求。
3.学校因素
(1)办学理念误区。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种只抓智育、片面追求考试成绩、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活动,忽视了学生对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渴望,人性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自身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竞相而来是各种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学生势必会对当前的教学活动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
(2)教学水平低劣。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枯燥无味,“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课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厌学心理愈来愈严重,最终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症。
4.自身内在因素
(1)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思想认识偏差。有些学生受到家庭环境及家长思想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读书无用”,“上学就是混个毕业证”。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支配其做出了厌学的行为举动。
(3)自我认识偏差。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教师的轻视、家长的责骂和来自同学的冷嘲热讽,致使自己形成了不良的自我形象,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失败者,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4)另外,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也都会对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中学生的厌学心理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要帮助中学生克服这种心理现象,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营造一种爱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克服厌学心理障碍,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愉快地对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