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检验科155100
摘要:在对患者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凝血全项检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诊断形式。但在实际的对患者进行凝血全项检验的过程中,试剂瓶往往会出现剩余。文章讨论了一种使用小塑料管解决凝血全项试剂瓶中剩余量的方法。
关键词:凝血全项;试剂瓶剩余量
凝血全项检测是临床常规、急诊、重危患者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是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手术及溶栓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凝血全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测定.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同一份标本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使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值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试剂厂家根据试剂配套的使用情况,有不同规格的包装,规格不同,试剂瓶的直径也不同,每瓶试剂上机使用到最后都有一个剩余量,倒掉可惜,出现浪费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出利用小塑料试管解决试剂剩余量。从而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对象和方法
1.1仪器:法国STA_Compact血凝仪
1.2标本来源: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
1.3方法:(见附图)
1.3.1取一新的小塑料试管,试管的直径与试剂瓶的口径大约相同;(见图一)
1.3.2从仪器的试剂仓中取出要更换的试剂瓶;(见图二)
1.3.3按照试剂瓶的高度,略高于瓶高约5厘米,剪掉小塑料试管上部多余的部分,备用;(见图三)
1.3.4将试剂瓶中的剩余量倒入备好的小塑料试管中;(见图四)
1.3.5把装有试剂的小塑料试管插入到空的试剂瓶中,上机使用。(见图五)
试剂瓶的直径变小了,试剂量的高度增加了,而试剂的成分、性能、作用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2结果与讨论
凝血全项检测需要八种试剂(附图七),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试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试剂、纤维蛋白原(FIB)测定试剂、特殊清洗液、缓冲液、0.025M氯化钙、质控品正常值(N)、质控品异常值(P)。厂家根据试剂配套使用情况,试剂瓶的包装规格(10瓶×10毫升)(10瓶×5毫升)(10瓶×1毫升)(10瓶×15毫升)有所不同,试剂瓶的直径也不同,每瓶试剂上机使用到最后都有一个剩余量的问题。如果把剩余量倒入新的试剂瓶里,易造成试剂的污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给患者诊断及治疗带来影响,甚至会误导临床用药,后果很严重。
如果把剩余量倒入新的试剂瓶里,也可以用质控品来监测试剂是否被污染,这样就要增加质控品(成本高)的消耗成本和操作的时间成本,一旦被监测的试剂已被污染,整瓶的试剂都不能用了。所
以使用小塑料试管不但解决了凝血全项试剂瓶剩余量的问题,而且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院有两台法国生产的STA-Compact血凝仪,一台在急诊检验科,另一台在住院检验科,我们采用小塑料试管解决试剂瓶剩余量的问题。
以2014年急诊检验科的一台血凝仪为例,全年共测凝血全项28076人份,收入154.4180万元。仅PT、APTT、FIB、质控品N值、P值五种试剂(见图六),就减少试剂浪费260瓶,试剂款增收2.4234万元。去掉成本消耗96.39元,纯收入27.3598万元。见附表1
本法已在我院两台血凝仪上推广使用。
备注:剩余量:是仪器厂家设定:
1.避免试剂针或样品针接触到瓶的底部而受损
2.避免试剂针在瓶底吸样不准确。
附图:
附表一
1、所产生经济效益说明及计算:
以2012年急诊检验科一台血凝仪为例:(不包括门诊和住院常规患者的检测)
质控品增收瓶数×单价=增收金额
质控N值:59×52.5=3097.5元=0.30975万元
质控P值:59×52.5=3097.5元=0.30975万元
试验消耗金额:小塑料试管数量×单价=1377×0.07元=96.39元
纯收入:创收总金额—试验消耗金额=273695—96.39=27.3598万元
2012年急诊检验科一台血凝仪节约试剂后的纯收入:27.359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