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波(湖北恩施州中心医院445000)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360-01
健康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指对健康与疾病的评估、监测、预防等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即对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心理失衡等进行管理,提高健康的质量,使健康在人生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传统的体检服务及其不足之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健康的需求愈加强烈,健康已成为全世界人类追求的目标。放眼世界,健康消费市场也应运而生,且迅速扩大,市场化运作的健康体检中心应运而生,原本较为分散的检查项目集中在一起,且根据形势需要形成了各种体检组合,并应用了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体检服务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进步的同时,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诸多体检服务虽改善了环境、信息化等硬件设施,却没有改变体检结果的整合、系统化等。体检结果只是简单拼凑了各项检查结果,大部分人对体检的目的认识仍停留在“有病赶紧治,没病求心安”的水平上。
其实体检的主要目的是监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时,虽然检查结果可以完全正常,但此时应以预防为主,大多数患者实际上都可以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来预防其发生或延缓其进程。因此,以慢性病预防控制为基点,转变健康服务模式,通过积极而优质的预防服务,减少疾病的发生,应该成为体检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
2、健康管理理论的产生及实施过程
2.1健康管理理论的产生
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城市前10位死因的病种均为慢性病,其构成在所有病死中占了近90%。这些慢性病的成因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紧密相关,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达到预防的目的是较好的方式;人们需要更有效的干预手段,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及尚未发展成不可逆转之前来延缓其进程。健康管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是针对慢性病预防的新的服务模式。
2.2健康管理的实施
2.2.1健康调查
其内容包括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如年龄、种族、性别等;健康体检信息如血压、血糖、血脂、身高、体重等;日常行为及生活方式:如运动、睡眠、饮食、吸烟、饮酒等;心理因素:如压力、情绪、紧张度等;社会环境因素:如收入与家庭关系、居住条件、工作性质等;医疗服务水平:如社会医疗体系的完善性、个人健康意识、医疗投资及医疗技术水平[2]。显然,健康调查是个体化的健康管理的基础,目的在于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或称致病风险),同临床医生问诊查体、实验检查的过程相似,但其内容、方式及手段又有所不同。实施健康调查需要结合健康服务机构条件、人群特点和调查目的来展开。
2.2.2健康评估
是综合个人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生活行为等诸多因素而进行的分析。健康分析要明确个体健康与否、健康程度、健康风险问题及其风险性的大小。针对患慢性病的风险所进行的个人健康评价是进行健康管理的核心。有了个人健康改善目标就可以正确地制定健康计划,也就可以达到预防和干预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2.2.3健康干预
健康调查是做为制定个体化的保健计划和干预措施的基础。可以设立一个管理服务平台,有目标、有措施、有跟踪、有改进的进行个体化的健康促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是鉴别及有效控制个人健康危险因素的关键。它不但提供了预防性干预的原则,也为医生及个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经过统计,对被评价个体既进行了健康危险评价又给予了评价结果者,效果好于只进行评价者;既给予了评价结果又进行了健康教育者,效果好于只给予评价结果者。
3、将健康管理应用于体检服务
在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结合国情,可以医院为依托建立“健康管理中心”。国内一些医院已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设置了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业务,并实施了社会化的市场运作[3]。
健康管理服务强调的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服务过程。实施健康管理能改变以往健康体检缺乏后续服务的状况,对被检查人的健康实行全员、全过程、全面的管理,不仅是静态的,还包括一切动态的健康管理。客户参加了管理,就不会面对检查结果无所适从,而是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或进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达到体检的最终目的。
将健康管理应用于医疗机构的体检服务,如同临床的诊疗一样把体检的目的、意义、流程、后续服务规定下来,制定健康方案、慢性病管理方案,依托医院的技术支持,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整合各专科力量为客户提供预防、医疗、保健服务,并使客户成为合同化的顾客,为顾客进行一系列的追踪、管理服务,为医院带来稳定的客户群,并且提高医疗服务信息质量,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服务也减少了临床医疗的负荷,降低了医疗支出,可以带来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承袭了“预防为先”的基本思想,同时又充分结合了医学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有机整合。实施健康管理有利于规范体检服务,赋予体检更丰富、更规范的内涵,创出和一般的健康管理中心或传统的体检中心不一样的健康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郑灵巧.呼唤健康管理新理念[J].中国社区医师,2004,,2(2):5.
[2]陶志潜,华西医大社会医学教研室.社会医学,第2版.1999.101-112.
[3]张继可,杨莉,王宇等,个体化健康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