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警广西总队机动支队卫生队广西南宁530221)(2武警西藏总队医院西藏拉萨850000)(3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目的:探究和讨论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情况与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研究样本群体官兵600名参与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方式,现役军人中抽取,选取方式,便利抽样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内地官兵组(n=300),驻岛官兵组(n=300)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官兵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采用量表类型:SCL-90(90项症状清单)、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结果:驻岛官兵组官兵的SCL-90量表中的所有指标项目(强迫、抑郁、焦虑)水平与内地官兵组相比均有所上升(P<0.05);驻岛官兵组官兵的PSQI量表评分以及官兵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指标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内地官兵组官兵(P<0.05)另,两种评估量表中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数均为正向关系状态(除睡眠药物指标外)。结论:官兵的睡眠质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内在相关性,不良的睡眠质量对官兵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中,驻岛官兵与内地官兵相比,整体睡眠质量比内地官兵差,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应针对驻岛官兵进行专项的心理健康和睡眠指导教育。
【关键词】驻岛官兵;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R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321-02
1.引言
一个人的睡眠质量与其心理健康状态是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军人的睡眠质量更是关系到他们日常训练的开展和执行任务的质量,本文研究的重点对象驻岛官兵,在部队系统中属于一个非常重要但有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官兵群体。其特殊性在于,一方面是驻岛官兵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处的环境的特殊性,海岛环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且周边环境比较闭塞,不能满足正常的人际交往需求和沟通需求。而处在海岛上的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主要受到海岛自然环境和多变的气候条件的影响[1]。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本文选取600名官兵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即内地官兵组和海岛官兵组,每组各300人,研究官兵们的睡眠质量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内在联系,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600名官兵参与本次研究,其中,300名官兵从内地部队中选取,另选择300名驻岛官兵。按照平均随机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内地官兵组(n=300),驻岛官兵组(n=300)。两组官兵一般资料情况如下:内地官兵组,官兵年龄范围,最大32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5.6±1.6)岁;婚姻状况,已婚官兵68人,未婚官兵232人;学历状况:学历水平在高中以下的官兵13人,学历水平为高中水平的官兵241人,学历水平为大专的官兵21人,学历水平为本科的官兵25人。其中,战士247人,干部53人。驻岛官兵组,官兵年龄范围,最大33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24.5±1.4)岁;婚姻状况,已婚官兵66人,未婚官兵234人;学历情况:学历水平在高中以下的官兵15人,学历水平为高中水平的官兵248人,学历水平为大专的官兵23人,学历水平为本科的官兵14人;其中,战士241人,干部59人。官兵驻岛时间,最长5年,最短5个月,平均驻岛时间(2.4±1.3)年。以上官兵一般资料从统计学角度观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样本的纳入与排除
2.2.1纳入标准(1)将现役军人纳入本次研究范围。(2)将年龄、驻岛时间、学历水平符合研究要求的官兵纳入研究范围[2]。(3)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订了参与研究知情同意书的官兵纳入研究范围。
2.2.2排除标准(1)将非现役军人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2)将一般资料中的年龄、驻岛时间、学历水平不符和本次研究要求的官兵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3)将无法配合全程参与本次研究的官兵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4)将未主动签订参与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2.3方法
2.3.1SCL-90量表调查采用90项症状清单对参与研究的官兵进行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相关指标有强迫症状、反映躯体化情况、对人际关系的敏感程度、抑郁水平情况、焦虑水平情况、恐怖反应症状、敌对情绪、精神病指标等,一共包括了10个维度的指标因子,细分共有90个症状指标。各项症状中,按照其症状表现的程度水平划定水平范围,其中,1级代表没有症状,5级则代表症状极为严重。当各指标因子的综合得分为2分或高于2分,则代表心理健康状况超出了正常的指标水平范围,为保证本次研究结果完整真实,所有参与研究官兵均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量表的填写[3]。
2.3.2PSQI睡眠质量指数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参与研究官兵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该评估量表中总共有19个指标项目,分别是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助眠药物应用7个方面的评估因子,各因子的计分标准为1~3分,评估结果通过各指标因子得分情况进行累计获得,分值范围最低0分,最高21分,以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总分在7分以下判定为成人睡眠质量未达标,存在睡眠质量问题[4]。分值水平上升,则表示睡眠质量下降,两者之间呈正向比例关系。另外,在单项评分中,若评分水平在2分以上(包括2分),则代表该因子的上的质量水平处于很差的状态,为保证本次研究结果完整真实,所有参与研究官兵均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量表的填写。
2.3.3官兵一般资料调查表格由研究方自制一份官兵一般情况调查表,表内包含参与研究官兵的年龄,职务、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入伍前户口所在地、入伍前家庭住址、驻岛时间等指标,对所有参与研究官兵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4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组别的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评估结果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结果。
2.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运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通过对内地组官兵与驻岛组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以SCL-90量表进行调查,可发现表中各因子分值水平与内地官兵组相比强迫症状评分、抑郁症状评分、焦虑症状评分都显著高于内地官兵组,两组数据统计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统计数据在下表1中显示。
4.讨论
4.1驻岛官兵睡眠质量低的原因分析
外在因素包括:工作的环境、训练的要求等;内在的因素主要是自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影响。例如对武警边防部队的官兵而言,对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其工作环境在高原地区时,藏区边防的官兵在衣食住行方面相对粗放,食物粗简,官兵在恶劣的环境下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训练各项能力包括作战能力,在这样的状况下,官兵一方面睡眠时间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其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不足,会导致失眠的状况,据调查,边防部队官兵在睡眠质量上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官兵睡眠质量差,分别体现在其睡眠时间缺少、睡眠效率低下、自主睡眠的质量差,难以进入深度睡眠,其工作性质使其对外界情况时刻保持敏感度,且兵种的不同睡眠质量也有差异,性别也会对睡眠质量造成差异,但总体上睡眠质量都处于低下状态,而睡眠质量差导致训练成果差[5]。
4.2驻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外在是官兵工作环境的原因,在工作中兵种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不同,新兵对高强度训练无法适应,会造成心理承受不住,从而出现抑郁焦虑等状况,高寒地区官兵由于其环境的恶劣,且边防工作在交流方面具有敏感性,其职责要求官兵在守卫过程中对发生的各项事情具有敏感度,易造成官兵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强迫倾向、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在参加我国五大世纪工程建设过程中任务重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为辅助,易造成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的抑郁状况,在各类官兵的心理状态分析中,抑郁占据很大比例,个别官兵无法进行心理调整,会出现自杀倾向或心理畸形[6]。内在部分原因一方面是官兵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对恶劣环境无法保持积极的心态,对高强度训练持抗拒心理,无法自我调整心理承受度,另一方面与官兵自身的家庭背景、个人综合素质有关,已婚与未婚、有孩子与没有孩子、家庭和睦与家庭离异、个人受教育程度高低等的因素,官兵会呈现不同的心理健康状态,受教育程度高的官兵往往能够较好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本次研究结果中,驻岛官兵的PSQI总得分范围在(7.86±4.41)分,较之内地官兵组的(6.16±3.12)分有显著上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可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外部环境会对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驻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提升与其睡眠质量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应当通过观察分析结合实际找出改善海岛官兵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促进其心理健康状态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巧丽,张理义,姚高峰,等.基层官兵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5):738-740.
[2]张继刚,杨维玲,杨蕾,张洁.驻藏官兵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3-134.
[3]宋之杰,姚晶晶,石蕊,等.消防官兵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533-536.
[4]张景兰,戴晴晴,李子建,国生辉,冯纳婷.作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73-575.
[5]方贤成,刘立明,徐杰,薛越,慈书平.热带地区武警某官兵夏季与冬季睡眠质量调查[J].武警医学,2015(7):687-689.
[6]姜晓莉.官兵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247-248.
作者简介:何静(1982.11-),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本科,毕业于武警医学院,初级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及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