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颠倒散治疗青年痤疮12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加味颠倒散治疗青年痤疮120例疗效观察

林镇平

林镇平(韩山师范学院门诊部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颠倒散治疗青年痤疮的疗效。方法自制加味颠倒散外敷治疗120例青年面部痤疮患者。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4.17%。结论该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关键词】青年痤疮加味颠倒散外敷治疗

笔者从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用本院门诊部自制的加味颠倒散外敷治疗青年痤疮120例,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本院门诊部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70例;年龄17~28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2年;寻常型痤疮48例,结节囊肿型痤疮65例,脓疱型痤疮7例,发病部位均为面部。

2、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1)患者均为青年;(2)好发部位多数在面部,其次在胸部、背部和肩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3)病损为毛囊性丘疹或脓疱,呈黑头或白头粉刺样,周围色红,病情演变后成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疱痕、橘皮脸等数种损害同时存在;(4)多数为油性皮脂溢出。

3、临床表现

3.1寻常型痤疮多见于有皮脂溢出过多现象的青年,毛孔多较粗大,主要发生在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两腮,其次是胸背部及肩部,初起为粉刺,可分黑头与白头两种:黑头即开放性粉刺,为明显扩大毛孔中的小黑点,是阻塞于毛囊管内的脂栓末端,用手挤之,可挤出1mm左右的乳白色脂栓;白头即封闭性粉刺,为灰白色小丘疹,而易看到毛囊开口和挤出脂栓,常以炎性红色丘疹和脓疱为主,伴有结节、脓疮。

3.2结节囊肿型痤疮在寻常型痤疮的基础上演变为炎性丘疹,呈半球形或圆锥形结节,紫红或暗红色,囊肿是由于皮质毛囊口被堵塞,囊内组织液化坏死而形成,色暗红或正常,表面炎性反应常不严重。

3.3脓疱型痤疮在寻常型痤疮的基础上演变为丘疹顶部或疹内发生炎性小脓疱或化脓感染,以后吸收、破溃、结痂产生凹陷的疤痕。

4、治疗方法

4.1药物组成:升华硫磺1000g、生大黄1000g、干芦荟300g。

4.2配制方法:将升华硫磺、生大黄、干芦荟共研细未,过140目筛,装入棕色瓶中,盖紧备用

4.3用法:分装上述药末20g,加冷开水100ml,摇匀即可,每晚一次,用时清水洗脸,擦干后,涂抹患处,次日起床后清水洗净,保持皮肤清洁与毛孔通畅。

4.4注意事项:应用本法期间停用其它治疗方法;应用本法期间禁食辛辣、酒、肥甘厚腻、保持清淡食物。若出现皮肤搔痒、皮肤颜色发红疑为过敏即停药。1个疗程为3周,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5、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5.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退,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自觉症状无变化,皮损消退不足30%。

5.2结果本组120例中,治愈68例,占56.67%;好转45例,占37.50%;无效7例,占5.83%,总有效率94.17%。

6、讨论

痤疮的病因复杂,但本病多发青年男女,中医学认为,青年生机旺盛、气血方刚、阳热偏盛、营血偏旺、血热外涌,体表脉络充盈,若过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偏激等,致血热、湿热、痰湿蕴结、循经郁滯、横溢、淤阻于头面部肌肤而成疮[2]。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因青春期,性腺成熟,雄性激素偏高,刺激皮脂腺分泌亢进,同时皮脂腺毛囊角化栓塞,导致皮脂淤积于毛囊内而成脂栓,叫粉刺。引起痤疮的主要微生物是厌氧痤疮棒状杆菌和凝固酶阴性白色葡萄球菌[3]。作者采用加味颠倒散,是在颠倒散(《医宗金鉴》)的基础上增加干芦荟而组成的。方中生大黄泻火热、祛淤血、消肿毒;硫磺杀虫、除湿溶化角质;芦荟凉血、清热、除湿、杀虫,诸药合用寒热药结合,具有凉血、清热、解毒、杀虫、祛湿、散结、行瘀、消肿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2]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35.

[3]赵永铿.实用皮肤病学[M].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