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致道公路桥梁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岩溶亦称喀斯特(karst),是指在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区,由于水(主要是地下水)对岩石以溶蚀为主的作用所形成的诸多现象的综合。岩溶对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周围环境影响都很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处治,本文对在岩溶地区的隧道工程的治理措施进行简述。
关键词:岩溶地区公路工程路基治理隧道溶洞处理措施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侵蚀作用、机械侵蚀作用以及与之伴生的迁移、堆积作用,总称为溶岩作用。在岩溶作用地区所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称之为岩溶现象。
岩溶是碳酸盐类岩石与水作用的结果,只有碳酸盐类岩石分布的地区,才有岩溶。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很广,出露地表的约有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8,埋藏地下的更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方的,如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等。
本文通过对岩溶地区的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并重点对隧道溶洞的处理措施进行描述。
1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建设的常见病害
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工程建设,会对隧道、路基、桥梁等建筑结构物造成影响,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如遇岩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一旦揭穿高压岩溶管道水时,就会造成大量突水,有时会夹有泥沙喷射,给施工带来严重困难,甚至淹没坑道,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在岩溶地段修筑路基,会造成路基塌陷,不均匀沉降,严重的甚至会大面积塌方等。如遇地下岩溶水的活动,会导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冲路基等。在岩溶地区进行桥梁建设,处理不当会影响桥梁结构和受力,有时会难以成桩,造成施工困难。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巨大溶洞时,采用填方或桥跨处理都很困难,且造价昂贵,设计单位有时不得不另行选线,因而会增加投资金额和延长建设周期。
2勘察、设计前期处理措施
在岩溶地区修建公路时,在勘察设计阶段:首先,首先收集调查资料,必须在查清岩溶分布、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工程建筑物的位置,尽可能避开危害严重的地段;其次,在勘察设计阶段发现了岩溶地段,必须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最后,由于溶岩发育的复杂性,特别是不可能在出图之前全部查清地下溶岩的分布,一旦在施工揭露出来,则必须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措施。
3隧道溶洞的处理措施
隧道穿越岩溶区,视所遇溶洞规模及出现部位采取相应措施。若溶洞规模不大且出现于洞顶或边墙部位时,一般采用清除充填物后回填堵塞;若出现在边墙下或洞底可采取加固或跨越的方案;若溶洞规模较大,甚至有暗河存在时,可在隧道内架桥跨越。
在隧道内遇到岩溶水时,主要是针对水来进行处理,溶洞水处理应遵循采取“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当岩溶水量较小,可采用注浆堵水,也可采用侧沟或中心沟将水排出洞外;若水量较大,可采用平行导坑做排水坑道。水处理措施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3.1遇水时的处理
(1)泄水洞排水。当预测到隧道区域的岩溶水量大、水压大,而隧道确实无法避开时,需考虑专门设置排水隧洞,达到排除岩溶水,降低地下水位,保持隧道干燥和施工安全的目的。泄水洞应位于地下水来向的一侧,为防止岩溶水突然袭击,施工中预备足够的抽水设备。泄水洞的设置可能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是否采用应从施工、环保、安全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保证方案考虑周全,成本最低。
(2)涵洞、倒虹管吸过水。隧道断面与岩溶水相交时,为保证岩溶水畅通,在隧道底部设钢筋混凝土圆涵或倒虹管,同时涵洞出入口周边至隧道边墙外缘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密实。
(3)注浆止水。施工中遇到岩溶裂隙出水,采用“围截注浆法”止水,先在出水点周围适当的范围内布孔,然后注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玻璃等,以形成封闭式止水帷幕,在注浆深度范围内使岩溶裂隙水成为管道型涌水,最后再集中出水口逆流注浆,这样浆液扩散更有方向性,沿大裂隙逆流而上到达更深远的部位,把水堵到更深层。
同时,隧道内的大股涌水多随降雨量变化,通过试验确定地表水和洞内水存在的水力联系,除在隧道内施以必要的工程措施外,在地表应拦截,引排地表水,并封堵地表水的下渗通路,从而减小地表水对洞内的影响。
3.2小型溶洞处理
对溶洞规模较小、岩壁较为稳定、不发育、无水的溶洞,可采用浆砌(干砌)片石封闭、回填,护拱防护、加强衬砌、抛石、吹沙、注浆、隧道底板设梁通过等方案。对于无水和地下水小、充填较密实的小型溶洞,可采用小导管注单液水泥浆加固地层。对于有流水、充填情况不密实的小型溶洞,可采用小导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地层。
对于隧道拱底已填充的小型溶洞,可用加设底板梁加强衬砌的方式通过。将隧道底板或仰拱设计为平板式,在底板及边墙下部加布钢筋,浇筑混凝土,使边墙和仰拱(或底板)共同形成钢筋混凝土墙,以增强和改善受力性能。
3.3大型溶洞处理
(1)采用支撑结构通过溶洞方案。a.支承墙加固。若溶洞内填充物松散、厚度较小,清除填充物,用浆砌片石墙支顶加固溶洞顶板;水流通过该处设置涵洞,以利排水。b.拱桥支顶加固。若溶洞内填充物松散、厚度较大,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拱支顶加固。c.挖孔桩支顶加固。对于深度较大的溶洞,可采用桩基础加固,通过人工挖孔,实现成桩,桩底面嵌入基岩内,桩顶钢筋伸入钢筋混凝土底板内,与底板联成一体,形成稳定的受力体。d.支承柱嵌补加固。根据溶洞形态不同,采用支承柱,嵌补加固溶洞顶板,回填空隙并注浆加固溶洞基底。
(2)采用跨越式通过溶洞方案。如果溶洞较大,采用封堵、加固、支承等方式处理时,费用也较高。溶洞较小时又不宜回填堵塞,工作面小,不易操作。所以直接采用跨越通过方式通过该溶洞。a.边墙梁及行车梁跨越。施工方法采用先拱后墙法,使边墙梁在拱圈保护下安全施工。道床行车部位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b.支墩、悬臂梁承托纵梁跨越。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梁做底板,承托边墙,托梁分别支承于支墩和悬臂横梁上,悬臂横梁采用锚杆锚固于基岩内。c.边墙拱跨越。将边墙拱脚设在边墙底部,拱顶定位在衬砌拱圈的拱脚下,通过配置钢筋加强衬砌形成边墙拱跨越溶洞。
(3)采用绕避方案。在施工中遇到一时难以处理的溶洞,为不使工程陷于停顿,采用迂回导坑绕避溶洞,然后再进行处理。必须强调的是,当采用迂回导坑绕避溶洞时,为避免再次遇到溶洞,选择迂回导坑位置前,应探明该范围内溶洞的情况后再决策。
4结束语
在公路工程遇岩溶地段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石灰岩地区隧道中出现溶洞非常普遍,隧道施工中只有认真作好超前地质预报,正确了解岩溶地貌的分布、岩溶发育规律构造特点,根据遇到的不同岩溶构造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才能切实保证岩溶隧道施工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5]江正荣.王先华.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