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史淑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史淑华

史淑华

史淑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慢性胃炎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34例患者中已经有33例患者完全康复满意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199-02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本节重点介绍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目前我国采纳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将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过去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前者病变以胃窦为主,相当于以往命名的B型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后者病变主要位于胃体,相当于以往命名的A型胃炎,由自身免疫引起。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慢性胃炎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可通过一下检查确诊。胃镜及(或)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内镜下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片状或条状),黏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斑、水肿、渗出等表现,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变平,甚至消失。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监测血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测定:属于无创检查,有助于判断萎缩是否存在及其分布部位和程度,胃体萎缩者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显著增高,胃蛋白酶原Ⅰ和(或)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下降;胃窦萎缩者血清胃泌素G17水平下降、胃蛋白酶原Ⅰ和(或)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正常;全胃萎缩者则两者均低。

1.2结果:经过我院对34例患者的精心护理,有33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与体位:提供整洁、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减少不良刺激;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流通。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进行适当锻炼,避免劳累,做到劳逸结合。

2.1.2饮食护理:协助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规律进餐,少量多餐。急性发作期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粗糙等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以免诱发疼痛。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改进烹饪技巧,促进患者食欲[1]。

2.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呕吐物与粪便的颜色、量及性状。注意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监测有关营养指标,了解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

2.3对症护理腹痛患者可采取转移其注意力、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等非药物性方法缓解;针刺合谷、足三里、内关等学位;腹部热敷及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2]。

2.4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根除Hp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2.4.1抗菌药:常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口腔金属味、舌炎等不良反应,宜在餐后半小时服用。

2.4.2枸橼酸铋钾:因其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故宜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此药可使牙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入,不宜与制酸剂、牛奶同服。部分患者服药后可出现黑色大便或便秘,停药后自行消失。少数患者可有恶心、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极少出现急性肾衰竭。

2.4.3解痉止痛药:常用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等。应餐前服用(制酸剂在餐后服用)。

2.4.4促胃肠动力药:常用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宜在餐前服用,不宜与阿托品等解痉药合用。

3.讨论

慢性胃炎疾病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目前认为90%的慢性胃炎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因此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Hp的感染。Hp具有鞭毛,能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其所分泌的黏附素能使其紧贴上皮细胞,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中和胃酸,这既有利于Hp在胃黏膜定居和繁殖,又能损伤上皮细胞膜。Hp产生的细胞毒素可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菌体胞壁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饮食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盐饮食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长规饮烈酒、浓茶、咖啡,摄取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等,均易引起慢性胃炎。自身免疫:在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这些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还可阻碍维生素B12吸收导致恶性贫血。其他因素: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其他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NSAID等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使胃黏膜受到反复损伤;老年胃黏膜退行性病变;胃黏膜营养因子(胃泌素)缺乏等。主要护理问题:腹痛与胃黏膜炎性病变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畏食和消化不良有关;焦虑与病情反复、病程迁延有关;知识缺乏,缺乏对慢性胃炎病因和预防知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高蔚,王增珍,黄绪镇,唐嗣斌,付向华;饮食行为与慢性胃炎[J];医学与社会;1996年04期

[2]全国著名老中医张镜人教授;慢性胃炎的研究和展望[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