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浅谈中医心理护理

徐峥陈秀艳姜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47-01

近年来,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已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对此论述较早,早在《内经》中就已有所记载。在振兴中医的今天,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发展中医护理事业,是我们从事中医护理事业的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些中医心理护理的体会。

1中医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各种情绪的过度变化,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朱丹溪在他的《丹溪心法》一书中提到:“夫胃气者,清纯冲和之气,人之所赖以生者也,其谋虑神劳,动作形苦,嗜欲无节,思想不遂,饮食失宜……皆能致伤。”不同的情绪异常变化,对五脏六腑的影响各有不同:“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其中作为最高精神活动的“心”,各种异常情绪活动,均可导致其功能异常。这些理论的建立,确定了中医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针灸疗法、体育疗法、饮食疗法等构成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其中心理疗法在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内经》对此提出“移情”学说,通过对病人的异常情绪的转移,解除病人在精神上的负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思想构成以情治情的理论基础。同时,根据辨证的理论体系,将五脏所伤,七情之异相联系。《内经》进一步指出“相克”理论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即运用不同的情绪变化,以“相克”的方式来改变另一种异常的情绪变化。这种主动的治疗过程,为临床心理疗法提供了辨证施护的依据。由此,通过利用中医有关理论,指导临床中医心理护理具有很大的帮助。

2对中医心理护理的几点看法

临床上开展中医心理护理,对许多疾病的恢复期有较大的帮助,但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医学基础理论的了解和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理论是形成这门学科的基础。熟悉和了解有关心理疗法的理论思想,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要素,就中医心理护理而言,中医的基本理论是每个从事心理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对这种基础理论的熟悉了解范围,不仅应包括与心理护理有关的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广泛地涉及到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脏象学说、脏腑、气血、经络、三焦等辨证以及中药、方剂、针灸等多种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在较大范围内,对病人、家属和周围相关人员做好这项工作,达到治疗目的。

2.2心理护理素质的培训。心理护理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心理护理素质。心理护理不是一项简单的语言活动,它是护理人员思维、语言、行动等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它要求护理人员通过自身在意识指导下的情绪活动来引导病人,起到“移情”的作用,改善病人的症状。做到这一步,需要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心理护理素质的培养,以便从各方面适应对不同病人异常情绪的治疗。

2.3心理护理的临床运用。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护理形式,它是护理人员各种护理活动及其它活动的集中表现。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一般护理,只有在这个前题下,才能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心理护理工作,建立病人与自己的感情联系,使病人对自己产生信任感,达到帮助治疗的目的。这一点,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方仔细地观察病人的情况,对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的病人,应注意了解在心理上的差别,寻找病人思想上的敏感点,如对疾病的态度、家庭问题等等,从心理上加以沟通,为进一步的心理护理做准备。护理上。对不同的病人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比如:中年以上妇女,其情绪多急躁,紧张,对疾病思想负担较重,根据这种情况,护理上我们以语言为主,以谈论疾病的情况,家庭生活等多种内容,缓解其紧张情绪,收到较好效果。对于老年男性病人,特别是一些手脚活动不便的病人,则采用行动为主,语言为辅的护理方式,从行动上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心理护理要掌握语言、行动的适度,不能夸张,也不能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对于肿瘤、衰竭的病人尤其如此,否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心理护理,是中医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除熟悉和了解中医有关理论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素质,这样才能在临床上,对不同的病人主动、灵活地运用自身的医学知识,减轻病人的痛苦。我们相信,在发展中医护理事业的今天,中医心理护理将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