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巧玲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西脑包一小014040
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事先精心预设的教案,到课堂上用起来却会遇到很多困难,难以像想象中的那么精彩。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情况不可预见,具有即时生成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要精心预设教学方案,课堂上要顾及互动生成。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构建灵动的课堂。
一、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能否灵动。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的起点,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通过了解,应弄清这些问题:教学目标中有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正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教学重点,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优化教学内容
新教材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因此,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
(1)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重点、难点又是什么?
(2)教学从哪里开始?课文中的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3)除了教材,还需要补充什么?只有回答了上述问题后,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3.构建弹性的教学预案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所以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案预设时,要“大气”,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考虑预案时要在“粗”和“细”上下工夫,“粗”指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细”指的是对文本的解读要深入、透彻。
二、灵活运用教学预设
课堂是生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这就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
1.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试想学生是喜欢一个能够旁征博引许多诗文,并能信手拈来穿插在课文讲解中的老师?还是喜欢一个只对“大江东去”这一首词精讲细析的老师,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要想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视野必须开阔,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渊博。
2.教师的教育机智
式无常式,课无定课,可以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遍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考虑。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往往出于教师课前预案的设想之外,所以课堂上会经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的无能,而课堂上的灵动往往就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所表现的机智上。
灵动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顺学而导,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借学生的质疑生成。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是奇思妙想,令教师一时难以置否。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理解错误造成的,有的是没有读懂上下文引发的,也有的是领悟不透文章的要旨造成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敏锐地捕捉住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时,备课时我准备了许多资料,但是一上课有个学生这样问:“这么衣衫不整的爱因斯坦,为什么小女孩的爸爸却觉得他是个伟大的人呢?”这是一个牵涉到课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备课时始料未及的,我认识到深入引导的机会来了,于是调整教学思路,和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探讨,学生终于理解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根据学生的质疑问难,调整教学思路,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教”的和谐统一。我们只有根据教学情景及时调整,才能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2)借学生的“怪问”生成。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提一些怪问题。对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若能因势利导,巧妙转移,就能化弊为利。如我在执教《我爸爸》一课出示“我爸爸”跳舞的画面时,竟有学生在下面大叫:“爸爸真好色!”这时,全班哄堂大笑,同学们的目光都盯住我,意思是看我怎么处理。谁知,我冷静地一笑:“这位同学真会开玩笑,‘我爸爸’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人呢?舞蹈是一种很高雅的艺术,我爸爸一个堂堂的男子汉竟然也能翩翩起舞,由此可见,我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全班的气氛顿时缓和了。
(3)借学生的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动态,如发现有瞠目状态或“不屑听取状态”时,应及时采取反馈措施,以便对原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必要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