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院前急救管理的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规范院前急救管理的效果探析

陈兰芬1吴立云2周燕3

陈兰芬1吴立云2周燕3

桃源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7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院前急救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院前急救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行院前急救规范管理,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院前急救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行院前急救规范管理,观察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5.0%,对照组为7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5.0%,对照组为21.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院前急救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现场急救效果,提高转运成功率和抢救成功率,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规范管理;效果

院前急救是指危、急、重症患者在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对病人在现场呼救医疗救护、现场救援、途中监护及转运等环节,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急诊服务的结果[1]。规范院前急救管理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是将抢救成功和良好预后的关键。为了探讨规范院前急救管理的效果,本文选取2011年以来我院院前急救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院前急救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行院前急救规范管理,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2-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2.1)岁,创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高处坠落伤16例,挤压伤12例,钝器伤8例,昏迷程度: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法进行评分,3-8分20例,9-10分15例,11-15分25例;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院前急救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行院前急救规范管理,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1-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9±2.4)岁,创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高处坠落伤17例,挤压伤15例,钝器伤7例,昏迷程度:3-8分21例,9-10分12例,11-15分2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原因、昏迷程度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未实行院前急救规范管理,观察组实行院前急救规范管理。

1.2.1提高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对农村居民急救知识进行普及培训,使急救患者的第一目击者能够抓好抢救时间进行急救。相关研究[2]表明,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黄金时间是30min,猝死病人的急救黄金时间是4min。对于危重病患者或者意外伤害患者要争取抢救时间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2.2要做好针对性的急救对于骨折患者要避免移动伤者,可对伤肢加以固定,避免运送过程中刺伤血管和神经;对于烧伤或者烫伤患者要用流动的冷开水进行降温,并且涂上凡士林、蜂蜜等保护创面[3],以免造成感染;对于出血急救的患者要通过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等进行止血,防止患者出现大出血而死亡。

1.2.3急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人民医院可实行固定的急诊随车护士,并对护士的急救药品的使用、心肺复苏急救和创伤的包扎等进行考核和培训;对于卫生室护理人员可加强对常规急救知识的培训,以对患者进行常规急救处理。

1.2.4规范急救护理流程卫生院到人民医院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流程:(1)快速观察并评估患者的伤情,根据评估情况决定维持气道通畅、建立循环或者进行止血,对于呼吸和脉搏骤停的患者给予心肺复苏;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出现呼吸道梗阻、大出血和休克,在患者的致命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进行进一步评估。(2)进入医院前采集病史,对患者的受伤部位、出血时间和部位、受伤方式、昏迷情况等做好详细的记录。(3)安全转运,及时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并且汇报患者的病情,以保证患者在入院时能够得到及时检查和救治,并利用现场的信息资源和人力物力进行转运,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维持患者的有效呼吸。

1.3观察项目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5.0%,对照组为7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5.0%,对照组为21.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在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上的比较n(%)

3讨论

随着改革开放和医学的发展,我国逐渐完善了急救网络,但是目前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络尚不健全,而且如何缩短急救时间、如何安全转运依然是制约院前急救管理的关键问题[4]。为了促进院前急救的发展,我院实行院前急救规范管理,针对院前急救的流程进行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科学化管理是保障急救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第一目击者、卫生室护理人员、120随车护士的管理,及时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信息,完善急救人员的培训,以降低急救患者的死亡率。对急救流程实行标准化管理,要快速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然后对患者的病情做好详细记录,并联系医院急救科,利用现场有效的资源做好安全转运工作。相关研究[5]表明,规范院前急救管理能够有效改善院前急救医疗质量,促进农村地区医院急救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促进急救医学事业的发展。通过本研究发现,2012年实行院前急救规范管理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2011年未实行院前急救规范管理,而且死亡率也大大降低,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6]一致,说明院前急救规范管理效果显著。

总之,规范院前急救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现场急救效果,提高转运成功率和抢救成功率,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3):365-366.

[2]刘克英,冉文,谭芸,等.院前急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7(1):20-21.

[3]陆峰,李明华,吴德根,等.国外院前急救分类救护系统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展望[J].中国卫生资源,2013,8(1):74-76.

[4]张洪.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前急救与转运程序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89-90.

[5]陈海乐,朱勤忠,李婉莹,等.院前急救服务地理可及性指标计算与可视化表达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3,9(2):31-33.

[6]邱文英.院前急救中紧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J].全科护理,2013,11(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