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田晓琳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影响甚巨。因此,聋校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聋生,为聋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中,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生活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精神,发展健康人格。
关键词:聋哑学生语文教学健康人格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理应受到聋校语文学科教师的普遍关注。在聋校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我们从培养习惯、学文悟道、学法指导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而人格缺陷的聋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的学习态度,最根本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聋校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塑造聋生健康人格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常见的学习习惯很多,比如阅读、使用工具书、预习、听课、复习、讨论、质疑、检查、应用、总结等习惯。
例如,培养聋生自主使用常用工具书的习惯是聋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字词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督促聋生在自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认真对待,尤其学习形声字、多音字、同义词、古今异义的词时更不能掉以轻心,要学会勤查字典、词典等常用工具书,寻找正确答案,进行词义辨析,而不能偷懒或自作聪明,蒙混过关。这样的学习,聋生不仅能正确、规范地掌握字、词的读与写,学会据词定义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本领,避免了写别字、错字及“望文生义”等错误的发生,而且培养了聋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能书面与口头语言相结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也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聋生热爱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其次是通过范文学习教给聋生科学的观察方法,鼓励聋生去捕捉、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味的点点滴滴,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写成观察日记与同学们口头交流。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培养了聋生敏锐的观察力;同时,有时由于观察一个事物需要的周期很长,如观察小蜗料怎样变成青蛙,蚕宝宝怎样化成蝶等,这就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而锤炼了聋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在聋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自律、刻苦、勤奋、持之以恒等好品质、顽强的意志力、自我调节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健康的人格因素都同时得到了发展。根据心理学的同化原理,认真读书的习惯、自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细心观察和乐于表达的习惯等可以帮助聋生形成科学办事的态度,使他们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有效克服聋生的自卑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帮助聋生更好地适应自然和社会,改掉不良的言行,逐步帮助聋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学文悟道促进情感内化,形成健康人格
情感从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三种:直觉情绪体验;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与社会道德伦理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这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情感认知过程,而语文教学的“学文悟道”能有效地促进这种情感的内化,形成健康的情绪体验,最终建立健康人格。人格缺陷的聋生在道德认识上主要特点是:道德无知,行动盲目。他们的道德观念十分模糊,是非、善恶不分。比如,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天不怕、地不怕、不怕流血和挂花”式的流氓;他们把“哥们义气、姐妹和气”的江湖习性当成“友谊”,错误地认为“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而理直气壮地去偷窃,把“助人为乐”看成是“假积极”。
聋校语文教材人文性强毋庸质疑,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要让聋生“悟道”,提高认知水平,促使情感内化,改变不良陋习,形成健康人格。但亚里斯多德曾说过:“理性是静观的,不能单独构成美德与个性。若不借助于热情、欲望,理性是绝不可能引起任何行为的。”因此,虽然聋校的语文内容极具人文性,但这并不是指教师让学生读了一篇篇教材,学了语文知识、训练并概括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完成了课后作业,聋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文熏陶,形成了健康的人格那么简单。事实上,聋生从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到转化为正确的信念、健康的人格,是需要一个重要的中介力量──情感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是最具活力的人格动力因素。要让聋生获得真正情感体验的内化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引导聋生学文悟道,使聋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碰撞,最终融为一体,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乐作者所乐、思作者所思,达到情感的内化。如果教师一味地专注于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课文篇章结构的分析,不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对于人格的培养,犹如“无源之水”,缺乏活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完善健康人格
这里所指的学法是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普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关专家也指出:“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学会了思考与分析;通过倾听别人发言,学会了尊重与信任;通过发言交流,学会了沟通与理解;通过合作,学会了竞争与共处;通过探究,学会了体验与反思。”可见,语文学习实质上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人,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与聋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更是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聋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然而,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尽量要避免“少数尖子撑门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局面,要注意分工合作,明确各自学习任务,才能有效完善健康人格。同时教师自始至终应是学习活动的推动者,要及时鼓励创见、倡导探究,激起一次次的学习热情,帮助聋生拓展眼界,才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总之,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坚持不懈的熏陶与启迪,方法也远不止这些,所以还有待于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讨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