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保留灌肠法在心脏病病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心脏病病人中的应用

刘宇琼邹涛

刘宇琼邹涛(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改良灌肠法,解决病人便秘问题,减少病人痛苦和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衰、甚至发生猝死等发作的风险。方法对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的30例心脏病病人应用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法,将传统的粗短的肛管改为细长的吸痰管,插入16~20,以缓慢恒定的速度灌入,平均灌肠时间为十分钟。灌完之后让病人保持左侧体位1~2小时。结论改进后灌肠法,临床材料选取方便,经济,使护理操作方便,快捷,清洁,安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灌肠效果,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及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衰、甚至发生猝死等发作的风险。

【关键词】清洁灌肠心脏病便秘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116-0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心脏病病人实施有效的排便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的病人,常因为便秘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衰、甚至发生猝死。为了避免排便是过度用力屏气,采取灌肠法协助排便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采用传统的保留灌肠法为便秘病人灌肠时,经常遇到灌肠液外流,病人耐受性差的情况,影响灌肠效果,甚至引发心绞痛和心衰等。为了增加灌肠液保留的时间,使大便充分软化便于排出,提保留高清洁灌肠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采用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法,对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的30例心脏病病人实施保留灌肠后,取得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0例心内科住院病人,年龄50~89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采用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法灌肠后,病人均感觉耐受性好,大便充分软化,且完全排出,便秘解除,腹部胀痛消失,排便后无心慌、气促、心绞痛发作等。

1.2方法

病人取左侧卧位,臀部下垫一枕头,灌肠液为开塞露100,温度为40度,采用吸痰管灌肠,插入16~20,以缓慢恒定的速度灌入,平均灌肠时间为十分钟。灌完之后让病人保持左侧体位1~2小时。

2讨论

保留灌肠的目的是为了灌入的液体,达到软化粪便,刺激排便,解除便秘的作用。临床上所见的便秘病人多为中年老人,这与老年人肛门括约肌张力减低,相互协调功能下降有关。传统保留灌肠法使用的肛管较粗,插入深度为7~10,只是达到直肠和乙状结肠交接处,从组织胚胎学看,肛管部分体积小,且无吸收功能,灌肠液进入直肠很快流入肛管,由于液体的化学刺激和压力刺激,使病人耐受性差,排便感觉强烈,加之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使肛门括约肌易出现失控现象,灌肠液迅速外流,因而不能达到灌肠的目的。而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法采用较为细的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较粗的肛管,深度为16~20,能达到乙状结肠中部,这样可避免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另外,以缓慢恒定的速度灌入,使单位时间内流入肛管的液体量相对较少,从而减少了对肛门括约肌的刺激强度,病人耐受性好,灌肠液在肠管里保留的时间相对延长,使大便从分软化,达到理想的灌肠效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有心脏病的便秘病人采用传统的灌肠法灌肠后,病人在排便过程中极容易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和心衰发作,因为传统的灌肠法采用的肛管较粗,插入深度较浅,而灌肠速度较快,由于液体对直肠的压力和化学刺激,排便感觉强烈,而干硬的大便还未充分软化,不易排出,但强烈的排便感又使病人排便过度用力、屏气,导致心绞痛、心衰发作。而改进后的灌肠法灌肠液保留时间延长,粪快充分软化,对直肠的刺激较少,使排便顺利和安全很多,减少了因排便用力而增加心脏负荷,避免了心绞痛、心衰、猝死等危险。

改进后灌肠法,临床材料选取方便,经济,使护理操作方便,快捷,清洁,安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灌肠效果,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3-195.

[2]梅依萍.23例老年患者清洁灌肠护理与效果分析[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