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诊断

岳梨蓉向述天刘晨苏伟李颖文曾俊仁周芸

岳梨蓉向述天刘晨苏伟李颖文曾俊仁周芸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放射科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MRI表现,提高认识。方法对我院的5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特点。结果5例患者均无明显的外伤史,血肿呈梭形、椭圆形,位于脊髓的侧后方及后方的硬膜外腔,血肿发生于颈段1例,胸段2例,胸腰段1例,腰段1例。病灶与脊髓之间有一低信号线状影相隔,以T2WI显示最佳。5例血肿在T1WI图像均为等信号,T2WI图像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未见明确强化。结论MR是诊断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最佳检查方法,可清楚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及范围,还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受损的情况。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脊髓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5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022-02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spinalepiduralhemotoma,SSEH)是一种少见疾病,起病急,短时间内即可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或丧失,易发生不可逆神经功能损害或截瘫。本文报道5例,结合文献分析其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为25岁~82岁。所有病例均无明显的外伤及凝血机制障碍病史,患者临床症状均为急性起病,就诊时间为出现临床症状后6~54h,临床表现为相应脊髓节段疼痛、感觉异常,并双下肢无力等。抬举重物和用力排便后出现症状各l例,其余3例均无明显诱因。首发症状为颈肩部、胸背部突发胀痛,继之出现进行性肢体麻木、活动功能障碍,其中下肢瘫痪2例。

1.2检查方法

5例SSEH患者均行MRI检查,采用GE公司1.5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颈胸腰椎一体化相控阵线圈,常规行矢状位T1WI、T2WI、T2WI压脂及横轴位T2WI,5例均行Gd-DTPA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行矢、冠、横轴位T1WI增强扫描。

2结果

本组5例SSEH均为超急性期血肿,MR均表现为椎管内脊髓外占位性病变,矢状位呈梭形或条带状,边界清楚,横轴位呈新月形、梭形。血肿发生于颈段1例、胸段2例、胸腰段l例、腰段1例。血肿累及2—9个椎体高度,平均3.2个脊髓节段。4例SSEH位于脊髓背侧,1例位于脊髓腹侧,血肿均局限于硬膜外腔。血肿信号随时间变化发生演变,在T1WI序列均为等信号,在T2WI序列呈混杂高信号,相应平面脊髓均有不同程度受压、变形,其中两例脊髓内可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提示脊髓损伤。T1WI和T2WI上均显示血肿与脊髓间有线条状低信号硬脊膜影;增强扫描均未见明确强化征象。3例行血肿清除术,术中探查未发现异常血管和新生物;保守治疗2例,经动态追踪观察、复查至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恢复,康复出院。

3讨论

3.1发病原因及诱因

SSEH是指没有外伤史,急性起病,血液在硬膜外腔异常聚集,可由脊髓血管畸形、血液病和抗凝治疗不当等原因诱发,绝大多数病例无明确病因,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急症[1-2]。一部分患者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一部分是在高举重物、用力排便、咳嗽或妊娠时发生,可能与这些因素使腹内压力升高,大量静脉血经交通支流入硬膜外静脉丛,使局部血管压力升高,引起破裂出血[3]。SSEH常位于脊髓背侧,与硬膜外背侧有较丰富的静脉血管丛有关,极少发生于脊髓腹侧;发病部位主要在胸段,可向上扩展至颈段,向下扩展至胸腰段[4],其次是颈段,腰段最少见。本组中4例血肿均位于椎管内硬膜外脊髓背侧,仅1例位于椎管内硬膜外脊髓腹侧,与文献报道相符。

3.2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男性,可呈急性、亚急性、慢性经过,临床上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常为出血平面的剧烈疼痛及相应平面神经根区域的疼痛,随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本组病例,均表现为急骤起病,以背部疼痛及相应区域神经根痛为首发症状,有迅速或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速度、出血量及出血时间长短相关,大量出血长时间压迫脊髓可造成不可逆性损害,预后差。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早期手术对治疗SSEH非常关键。

3.3MRI表现

MRI是诊断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可清楚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及范围,并且能够清楚地显示脊髓受压的情况。血肿呈梭形或条带状,位于硬脊膜背侧或腹侧,境界清楚,与脊髓间常有低信号带(硬脊膜)相隔,表明血肿位于硬膜外;增强扫描血肿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不强化,而于慢性期血肿壁可强化。病变可累及数个脊髓节段,出血量大者可波及整个椎管。血肿信号演变与颅内血肿信号相似,MRI信号分为4个阶段:超急性期(<24小时)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急性期(1~3天)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早期(3~7天)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晚期(7~14天)T1WI、T2WI均为高信号;慢性期(14天以后)血肿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T2WI边缘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带[5]。

3.4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MRI表现通常不难作出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但在临床和MRI表现上要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特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多见于胸段椎管内脊髓背侧,T1WI、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成像呈低信号,容易作出鉴别诊断。(2)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程较长,多位于胸段脊髓后方和侧后方,其信号常不均,瘤内常有出血,T2WI呈高信号,合并大量出血时不易与SSEH相鉴别。(3)硬膜外转移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而血肿不强化;同时转移瘤可以侵犯周围椎体及附件,椎旁可伴有软组织肿块。(4)硬膜外脓肿:临床常有感染症状,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邻近椎体及椎间盘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脓肿壁出现明显环形强化;短期内复查MRI,亚急性期T1WI高信号很容易诊断为硬膜外血肿。

综上所述,凡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急性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均应考虑到SSEH的可能性,MRI应作为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脂肪抑制技术、增强扫描和短期内复查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焦庆芳,游潮,刘展,等.非外伤性硬脊膜外血肿12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0):695—696.

[2]AksayE,KiyanS,YuruktumenA.eta1.Ararediagnosisinemergeneydepartment:spontaneousspinalepiduralhematoma[J].AmJEmergMed,2008,26(7):835.e3—5.

[3]LonjionMM,GrellierS,etal.Nontraumaticspinalepiduralhematoma[J].Neurosurgey,1997,41(2):483-488.

[4]张作洪,胡勤乐.刘建雄,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3例报告[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0):639—640.

[5]张明,鱼博浪,王斐,等.非外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7(19):58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