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湖北武汉430022)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166-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乳腺肿瘤术后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少数病人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肺动脉血栓栓塞(PTE),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随着乳腺肿瘤手术开展越来越广泛,诊断水平的逐步提高,临床上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本文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乳腺肿瘤术后(5天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9例,分析其治疗及护理对策,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1.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0例,女19例。年龄28~61岁,平均44.3岁。原发病均为乳腺肿瘤,其中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8例。既往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所有对象均为全身麻醉。乳腺肿瘤手术方法分别为乳腺局部象限切除术2例,乳腺全切术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保乳手术1例。
2.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19例患者均在术后2~5天内出现下肢肿胀,其中仅左下肢肿胀13例,仅右下肢肿胀5例,双下肢均肿胀1例。7例患者伴患肢疼痛,15例患者患肢皮温较对侧升高。12例患者Homans征阳性。19例患者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均可及,19例患者均无明显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及咯血等症状。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19例患者D-二聚体均高于正常值10倍,平均为8.6mg/L。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中央型0例,周围型13例,混合型6例。
3.抗凝治疗
19例患者,无明确抗凝禁忌均规范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4000U皮下注射,每天1~2次,持续3~5天;③出院时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华法林或者拜瑞妥)。
4.结果
19例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19例患者均无明显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及咯血等肺栓塞症状。D-二聚体均有所下降。彩色多普勒超声1例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消失,其余18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较前无明显变化。
5.护理措施
5.1急性期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肢肌肉伸缩及关节活动,尤其是髋关节的过度运动。禁止揉捏、挤压患肢,避免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2)卧床休息期间,指导患者戒烟,进食低脂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胃肠功能降低引起的用力排便和腹压升高影响静脉回流。
(3)患肢适度抬高15°,使患肢位置高出心脏平面20cm,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卧床休息时间约为1周。
(4)常规护理:对19例患者进行术后的常规性护理干预。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心电图等)进行密切的跟踪监测和规范记录。若术后DVT患者继发肺栓塞,可能突发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生命体征方面血压可迅速下降,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因此在发现患者异常情况时,要及时的上报主治医师,并积极的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患者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鼻腔出血,大小便出血,其可能原因为抗凝剂量过大。因此应着重观察患者有无上述表现,并积极通知医师以调整治疗,以避免消化道大出血,甚至脑出血的发生。
5.2心理护理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疾病不够了解,因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一部分病人认为DVT并无大碍,常常自行下床活动。一部分病人对DVT极度恐惧,情绪波动较大,甚至放弃治疗。因此,针对前者我们积极讲解DVT的潜在风险,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避免患者对医疗的抵触情绪。针对后者我们积极介绍一些康复病例,从而使病人正确认识DVT,增强自身自信心,以积极、稳定、良性的态度来面对治疗。
5.3功能恢复的护理
当患者度过血栓急性期后,肺栓塞风险大大减少。此时可考虑让患者穿医用弹力袜下床活动,先站立然后慢慢行走,增加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若患者突发肺栓塞相关症状,需及时卧床休息,并积极采取相应护理及治疗措施。
5.4出院指导
出院后为避免发生肺栓塞以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指导如下:1叮嘱患者继续以卧床休息为主,活动时穿戴医用弹力袜,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2若选择华法林(VitaminK拮抗剂),需与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重叠,起始剂量为2.5mg/天,第4天查PT+INR指标,根据数值遵医嘱调整华法令用量,持续口服3到6个月,并定期(每周)复查INR,根据INR遵医嘱调整华法令用量,使INR值稳定在2.0~3.0。出院时若选择拜瑞妥(直接Xa因子抑制剂),按10mg~20mg/天剂量服用,一般情况下无需检测凝血功能.
综上所述,作为乳腺肿瘤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越来越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正确的心态,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同时有效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为患者良好预后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