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华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苏阜宁2244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脾肿大切除术前输入单采血小板的价值。方法:将60例乙肝后肝硬化伴脾肿大患者根据血小板数量分为轻度33例、中度18例和重度9例,不同分度患者再随机分为输注血小板组(A组)和未输注血小板组(B组),比较A、B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①术前血小板分度重度患者中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应流量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均大于和高于A组(P﹤0.05)。②在B组中,术前血小板分度轻度和中度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术前血小板分度重度患者(P﹤0.05)。③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h、24h血小板计数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脾切除术前在掌握血小板输注指针的情况下输注单采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且可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肝硬化;脾切除术;单采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12-02
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血小板滞留和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数量显著下降和功能障碍,这对肝硬化脾肿大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讲大大增加了手术风险,主要是术中和术后出血,甚至导致休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显示,术前输注血小板可以预防血小板减低引起的出血,减少手术风险,然而,术前血小板数量低至何值时输注血小板时才有效尚存在争议[1]。本研究旨在对肝硬化脾肿大切除术前输入单采血小板进行对照研究,目的是探讨单采血小板对防止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术前输注单采血小板的64例乙肝后肝硬化伴脾肿大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并经B超和CT证实门静脉高压和脾肿大;(2)Child肝功能分级为A、B级。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2)Child肝功能分级为C级;(3)中途放弃本试验者。其中2里患者突发心肌梗死转心内科治疗,1例Child肝功能分级为C级,1例中途放弃实验。将所剩60例患者根据血小板数量分为轻度33例(>50×109/L)、中度18例(30~50×109/L)和重度9例(<30×109/L)。不同分度患者再随机分为输注血小板组(A组)和未输注血小板组(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4.5±7.8)岁;肿大Ⅱ度20例,脾肿大Ⅲ级10例。B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3.9±7.6)岁;肿大Ⅱ度18例,脾肿大Ⅲ级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A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时,尽可能快地输入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相当于10个单位浓缩血小板);B组术前不输血小板。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术,术后放置引流管,关腹。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血小板变化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总体上比较,A、B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血小板分度重度患者中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应流量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均大于和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小板分度轻度和中度患者中A、B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术前血小板分度轻度和中度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术前血小板分度重度患者(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小板的变化
两组术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h、24h血小板计数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h、1w两组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正常时脾脏的血流量只占门静脉血流量的20%,当患有肝硬化为了维持持续增高的门静脉压力,此时脾脏血流量上升至60%~70%[2],导致脾脏内红细胞池、白细胞池和血小板池较正常明显升高,其中尤以血小板池增加最为显著,从而引起外周血细胞特别是血小板的大幅度减少,同时血小板的功能也遭到大量破坏。临床上常采用脾切除来解决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所带来的血小板减少等问题[3]。然而,在行手术治疗前,大部分肝硬化脾肿大患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这就增加了手术中出血量的风险,并且术后应流量和出血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因此,临床上对于肝硬化脾肿大脾切除术前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及其指针尚存在争议[4]。本研究通过对30例患者在脾切除术前输注单采血小板进行治疗,另外30例患者未输入血小板,结果显示,对于血小板减少为重度的肝硬化脾肿大患者,术前输注血小板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血小板减少为轻度和中度的患者,输注血小板并不能改善上述指标,与未输注血小板差别不大。此外,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值的监测显示:术前无论是否输注血小板,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升高,但A组术后1h和24h血小板计数值均高于B组,结果提示术前输注血小板可在术后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血小板值,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采用的单采血小板不同于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又称之为机采血小板,指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适量采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单采一袋血小板,相当于12.5份全血中血小板的含量[5]。与浓缩血小板相比,单采血小板感染的发生率更低,疗效更好,而且可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肝硬化脾切除术前在掌握血小板输注指针的情况下输注单采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且可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血小板值,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常进军,鲍民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应用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5(11):443—445.
[2]董永红,吕云福.脾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31(4):234-237.
[3]计勇,甄作均,苏树英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移植围手术期血小板的调控[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32(12):948-949.
[4]袁亚君,丁佑铭,汪斌等.脾切除断流术前输注血小板的疗效评价[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2):133-135.
[5]逢帅,于淑红,邢美玲.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2015,17(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