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医院西藏林芝860000)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外伤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总结其心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4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状态展开深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40例病人经手术抢救治疗,均抢救成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为40.1h,首次进食时间平均为16.8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25.4h,平均住院天数为9.0d。此外,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0%(38/40)。结论:在应激情况下,腹部外伤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重视。
【关键词】腹部外伤病人;心理状态;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81-02
近些年来,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受伤而引起腹部创伤的人数不断增多,此种突发性伤情通常会引起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大大降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心理,如焦虑不安、抑郁烦躁、愤怒等,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1]。由此可见,做好腹部外伤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尤为重要[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0例腹部外伤病人为例,就其心理状态展开深入分析,并总结其心理干预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0例于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分别有32例与8例;年龄为20至46岁,平均34.6岁;27例为单纯性腹部外伤,13例为复合性腹部外伤;受伤原因:15例交通事故受伤,11例高空坠落受伤,6例刀刺伤,5例挤压伤,其他原因受伤3例。在入院时,22例患者存在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平均血压不足11/7KPa,对其展开腹部B超、CT以及腹腔穿刺等检查。
1.2心理分析及干预
(1)恐惧心理。腹部外伤病人通常是因突遭工伤、交通事故受伤以及意外伤害等而来院接受诊治,缺乏思想准备,不够了解自身受伤程度,病情严重者还会受到死亡的威胁,精神方面会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出现恐惧心理。此外,腹部外伤病人一般以25至50岁的男性居多,担负着养家的责任;有的病人没有家人陪伴,感到非常孤单、恐惧,精神甚至还会濒临崩溃。在此种形势下,护理人员如果只是向病人讲一些无关紧要的安慰的话,不仅不会将他们的恐惧心理消除,甚至还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为做好此类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与敏锐的观察力,对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监测;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为病人迅速建立起静脉通路,做好各项检查,并想办法通知患者家属,适当安慰患者,并向其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一来,便可给予病人足够的安全感,进而稳定其情绪。
(2)侥幸及麻痹心理。病人由于缺乏对自身疾病足够、正确的认识,认为腹部只是被他物撞了下,除腹痛外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因而会出现侥幸的心理。例如,有1例脾包膜下破裂出血病人,除轻微腹痛以外未见其他不适症状,就麻痹大意,要求请假回家,医院未同意其请求,结果当天晚上就出现腹痛加剧的情况。临床立即对其展开急诊手术,最终抢救成功。另外,有的病人尽管存在异常感觉,但惧怕临床检查及手术;有的则是认为手术费用过高而抱有侥幸心理,期待接受简单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自身病痛。本组40例病人经临床检查,均存在脏器损伤情况,并具备手术指征。临床医护人员以病人的特点为依据,向其耐心解释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告知他们在手术前会应用麻醉药物,不会感受到疼痛,并介绍实际案例,大大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均乐意接受手术。
(3)抑郁心理。对于长时间住院以及性格内向的复合伤病人,其容易出现抑郁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情绪不高,失眠,对外界不关心,食欲不佳,药物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护理人员在给予此类病人心理干预时,应将其面临心理挫折的严重性充分考虑在内,从病人自身性格特点出发,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获取其信任。护理人员可通过讲解实际案例,激励、对比、移情等方法,来向病人展开解释及说服工作。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还应采取中肯、恰当得体的语言,向其详细分析疾病的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使其明白积极心理在缓解病情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其治疗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还应注意不要在病人的床边讨论他们的病情,避免对其造成不利刺激。
(4)烦闷心理。当未能满足病人的基础生理需求时,其容易出现烦闷的心理。在创伤以及手术等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充分满足病人的一些基本需求,比如不能喝水,因疼痛剧烈无法入睡,排尿及排便困难等。在此种情况下,病人就容易出现烦闷的情绪,出现易怒的倾向,会责怪别人对自己不够照顾与关心。对于出现此种心理状态的病人,护理人员就应为其创设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并注意以亲切和蔼、端庄的言行举止来对待病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与呵护,对其基础生理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并尽可能满足其必需的生理需求。此外,护理人员还可将术后进水、进食的情况,疼痛规律等详细讲解给病人听,在消除其烦闷心理的同时,使其感受到身心上的满足,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
2.结果
本组40例腹部外伤病人经手术抢救治疗,均抢救成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为40.1h,首次进食时间平均为16.8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25.4h,平均住院天数为9.0d。此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27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达到95.0%(38/40)。
3.结论
腹部外伤病人在就诊时,通常还会伴发其他危重病情,如血压不稳、内脏破裂出血等,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为成功挽救此类病人,临床通常会采取急诊手术治疗[3-4]。但是,病人机体内环境在身体受到创伤后,会发生紊乱,进而出现恐惧、侥幸、抑郁、烦闷等心理应激反应,在加重原有病情的同时,对术后康复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腹部外伤患者,应积极做好其心理干预工作。
本实验以40例腹部外伤病人为例展开分析,发现恐惧、侥幸、抑郁、烦闷等心理状态可发生在不同病人身上,或同一病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敏弱的观察力,对病人各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仔细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积极满足其基础生理需求,向其详细分析疾病的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使其明白积极心理在缓解病情中的重要性;给予病人足够的安全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获取其信任,进而提高其治疗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更新自身知识,加强健康与应激关系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心理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于腹部外伤病人而言,其在应激情况下会出现明显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闫芳.腹部外伤患者的急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120-122.
[2]杨琼,王晓俊,李世荣.根因分析法在缓解手术室急诊腹外伤患者负面情绪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51-153.
[3]夏海英.腹部外伤患者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4):16-17.
[4]杨晓睛,谢朝晖.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腹部创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05):4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