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入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肿瘤介入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唐燕

唐燕(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644000)

【摘要】介入手术是治疗肿瘤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肿瘤病员能广泛接受的治疗。但床上排尿困难是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采用常规的方法,效果欠佳,常需行导尿术解决,既增加了病员的痛苦又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正确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可解决这一问题。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排尿指导对肿瘤介入术后病人排尿困难的意义。方法对60例介入术后病人予以相应的健康教育、排尿指导,以及环境准备等相关护理。结果56例患者均能解决术后排尿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肿瘤介入术排尿困难尿潴留护理干预

肿瘤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即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殊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组织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其优点是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但术后常需患者卧床12-24小时[1],保持术侧肢体平伸、制动以预防穿刺点出血。介入手术后排尿困难是护理工作人员值得注意的一项临床工作[2]。如果术后发生尿潴留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导尿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我科对60例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及细致的排尿指导,发生尿潴留的机率大大下降。

1、临床资料

1.1对象

选自我科2010年至2011年行肿瘤介入术患者120例,其中男95例,女25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4.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观察组:术前1~3d(即导管预约时)开始评估与患者排尿有关的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病情特点、既往史、认知水平、心里状态及对待排尿的态度等差异,制定排尿训练计划流程,合理安排练习排尿的时间与次数,以及术后个性化的排尿指导。(2)对照组:术前1d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2-3次。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

结果(表1)

表1两组诱导排尿方法效果的比较

Χ2=15.54,P<0.005

2、护理

2.1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伙伴式关系。患者对护士有高度信任感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从了解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1~3天进行常规的床上排尿训练,每天2~3次[3]。指导患者平卧,一侧肢体制动的情况下床上训练平卧位排尿。术后以理解的态度进行耐心的指导,减轻病员的痛苦和不安心理,消除紧张情绪。同时讲解排尿生理,使其认识到及时排空膀胱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需要,适当安排家属或陪伴协助大小便,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泄,避免对肾功能造成的损害;并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液生成增多,膀胱充盈出现尿意。通过神经反射促进排尿,嘱病员勿抑制便意,造成膀胱过度膨胀,使膀胱紧张度和感受性降低,甚至造成神经麻痹,使膀胱的反射功能消失,出现尿潴留[4]。

2.2排尿指导:介入术后患者须患肢制动,卧床12-24小时。指导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健肢可适度弯曲,男性患者可协助其侧卧,穿刺侧保持伸直,改变体位可利于排尿。如不行可热敷,按摩下腹部,护理人员将手置于下腹部轻轻按摩膀胱20-30次,使腹肌松弛,然后逐上而下地用手掌按压患者膀胱向尿道口推移,让患者自行排出小便。按压时切勿过猛,从轻到重为宜。也可用调节患者排尿条件反射,让患者听流水声或温水冲洗会阴部,经以上方法还不能排尿,护理人员和家属可协助患者一手压迫穿刺点扶着床站立排尿。其要求是一手施加外力压迫穿刺点,使患肢勿用力,排尿后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平卧,再压迫穿刺点15-20分钟,以确保穿刺点无出血。

3、环境准备

介入术后患者若条件许可,尽量安排在单人病房,大病房用屏风遮挡为主,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小便的环境。不习惯床上大小便的患者,应向其讲明病情和需要在床上大小便的理由及重要性。在患者有尿意时,及时给予便盆或隐蔽的排尿环境,年轻男性患者可指导其家属协助,以使其放松,这对排尿成功与否其决定性作用。

结果:排尿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是膀胱与神经相互作用的结果,反射弧中的任何障碍都引起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我科60例介入术后患者经过术前健康教育,术后排尿指导及恰当的环境准备,基本无尿潴留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海玲,赵桂华.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卧床时间对比观察.LJJ2007.22(2):140.

[2]梁玉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LJJ临床护理杂志2006.5.27.66.

[3]池念凤,李文静,赵园丽等.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05.19(11):2351.

[4]黄清秀.晚期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与护理体2007.23-5581-02.